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高金素梅2021.08.30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
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
~高金素梅2021.08.30

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 吉娃斯.阿麗,今天開始有五天行程,探訪宜蘭、花蓮ㄧ系列的殖民遺跡。

首先,來到宜蘭烏石港,226年前,漢人吳沙率ㄧ千多人在這裡登陸,開始了無盡的開發……。

四百年前,遠在漢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來台灣之前,台灣島就聚居著原住民族。那時的台北是霧氣蒸騰的沼澤盆地,凱達格蘭人的家鄉;台南則是陽光燦爛、野牛山鹿遊走之地,只有一些漢人由福建來此打魚,與原住民族交易農具;當時的蘭陽平原,噶瑪蘭族早已是人口ㄧ萬人、部落數量六、七十個的安和樂利社會。

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荷蘭人來了以後,開始大量採集鹿皮,壓縮了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西班牙、荷蘭對台灣的殖民代表原住民族長期流離的開始,但這段歷史竟被有些人說成「台灣的誕生」,流露出殖民者的傲慢。

接著漢人移民大批湧入,開始墾殖歷程。對後代漢人而言,雖充滿詩意與禮讚,但對原住民族的生存卻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連有良知的漢人都看不過去,清代文人吳性誠在《入山歌》中就寫道:

「牧牛打鹿釣溪魚,不識不知太古初,別有天地非人世,萬頃膏搜可荷鋤。偽呼庚癸乏軍糧,欲向山中乞鹿場,矯稱官長張紅盤,襲取其社不可當。壯者僅免幼者死,老婦飲刃屠稚子,開廈運粟萬斛斗,其餘一炬同屋燬 … 。」

開發的背後,也出現了無情的搜括與殘害。

民國65年,民歌運動創始者李雙澤創作了「美麗島」這首歌,其中有段歌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時,林雙澤的好友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說:「你的篳路藍縷,我的顛沛流離」。

不同的位置看歷史,結果自然不ㄧ樣。外來入侵者歌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顛沛流離的原住民族卻只能低聲吟唱「可憐的落魄人」。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ㄧ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https://reurl.cc/GmW44W

Видео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高金素梅2021.08.30 канала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30 августа 2021 г. 3:00:07
00:07:04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