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B3L4行政法原理原則 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重要勘誤***
信賴保護原則處,老師舉了一個違建拆除的例子。該例子中,行政機關係針對違建部分給予行政處分,並限定30日自行拆除,否則將會強制執行拆除。結果3日後,行政機關變突襲式強拆。

該執法作業,並非保障某個「利益」,而是一個直接對外的行政處分,而且並沒有依照誠實信用的方法,應屬「誠實信用原則」。
——————————————————

很多同學不喜歡學原則性的東西,因為覺得很無聊。確實,原則性的東西讀起來很生硬,但正因為它像鋼鐵般堅硬,才能夠讓我們去檢視所有的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民主法治國的標準。同學們要切記,任何高尚的目的,都無法將卑鄙的手段正當化;在一民主法治國家裡,「手段價值的尊重」,絕對比「目的價值的尊重」來得重要!

一、依法行政原則:行政機關訂定命令及執行公權力時,應不牴觸上位階的法律及憲法,為法律優位原則(消極依法行政);同時應有上位階法律的明確授權(積極依法行政)。

影片中提到的釋字734號,主要在解釋「台南市政府公告之環境污染及廢棄物處理規定」是否違憲。《廢棄物處理法》第27條,訂有十一項環境污染事項,其中第十一項為「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污染環境行為」。台南市政府本於職權、依法律之授權訂定行政命令,「本市清除地區內,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於道路、牆壁、樑柱、電桿......張掛、懸繫、黏貼......設置廣告物者,為污染環境行為。」

大法官認為《廢棄物處理法》第27條所公告的污染行為,皆訂有污染標準,且確實造成環境污染與戕害國民健康。然而,台南市政府的行政命令,並無揭示污染程度的差異,不問張貼之廣告物是否有礙環境,即認定為污染行為,已逾越母法所授權的範圍,違法法律保留原則,宣告違憲。

二、明確性原則:法律、命令之制訂應符合明確性原則,即符合理解可能性(文字能被常人所理解)、遇見可能性(行為人能夠遇見行為後果)、審查可能性(法令能夠被司法所檢驗)。

影片中提到釋字680號提到,《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規定:「私運管制物品進口、出口逾公告數額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第3項規定:「第一項所稱管制物品及其數額,由行政院公告之。」其法律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有違授權明確性及刑罰明確性原則,宣告違憲。

又如已經廢止的《檢肅流氓條例》第2條以「欺壓善良」、「品性惡劣」、「遊蕩無賴」等字眼定義流氓,亦使人民無所依循,違反明確性原則。

三、比例原則:適當性(手段是否能達成目的)、必要性(是否為侵害最小的手段)、衡量性(是否達到損益相衡)。其中衡量性又被稱為狹義的比例原則,而他也是比例原則中最常被引用的子原則。特別注意的是,一個行為本身可能同時違反好幾個子原則,寫題的時候請務必看清楚題目要問的是哪一個部分。

影片中舉例釋字744號,提到《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4條第2項規定:「化粧品之廠商登載或宣播廣告時,應於事前……申請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准……。」大法官提到,該規定之目的,是在避免廣告猥褻、有傷風化或虛偽誇大,以維護善良風俗、消費者健康。雖然涉及公益之維護,但廣告之功能在誘引消費者購買化粧品,尚未對人民生命、身體、健康發生直接、立即之威脅,則就此等廣告,予以事前審查,很難說是為了防止人民生命、身體、健康遭受直接、立即及難以回復之危害。因此大法官認為,該規定無法被認定為保護特別重要的公共利益,其所保障的公益與手段間不具必要的關聯性,違反比例原則,因此宣告違憲。

四、誠實信用原則:源於《民法》148條:「......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意味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不可以使用詐術。比如說抓賣淫的警察不可以自己用網路引誘他人從事賣淫,再將下海者約出來逮補、抓超速不可以設置錯誤的速限標示。影片中舉例,桃園有一個員警接獲報案,指出有一輛車子停在他人家門口,因此到場處理。該員警發現車主是在旁邊熱炒店吃薑母鴨的男子,不顧其全身酒氣要求他移車。待該名男子移車完後,要求其進行酒測,並以其酒測值超標為由移送法辦。法院認定該名男子是因為相信警方執罰誠信才移車,因此依照誠實信用原則撤銷其罰單,並判其無罪。

五、信賴保護原則:簡言之,政府以前答應你的,原則上他必須說話算話,以維護人民對於國家之信賴與法的安定性。理論上必須符合信賴基礎(足以使當事人相信的法令、處分、承諾的表示)、信賴表現(人民因為信賴基礎而衍生的作為與不作為)、信賴值得保護(透過詐術、賄賂、不完整陳述、明知有過失而不告知,這些都不值得被保護)。

然而,信賴保護仍應考量公共利益,影片中舉例釋字717號,當中提到公教人員的優惠存款(俗稱18%)遭到修正。大法官認為,該優惠存款的制定當初是為了保障低薪公教人員的生存,但從制定到修改已超過30年,國家經濟、公教人員薪資、福利與退休金皆大幅提升。同時,部分公教人員退休所得已有不合理的情形,政府該舉措是為了減少這種不合理現象,同時減緩財政負擔、避免排擠其他預算支出,及弭平代際之間的不公平。同時該措施並非驟然取消公教人員的優惠存款,而是考量優惠存款性質本為對公務人員於退休金額度偏低時之政策性補貼,而非獨立於退休金外之經常性退休給付,在參酌國際勞工組織所訂退休所得之所得替代率,設置所得上限百分比後,大法官認定該修法並未違法信賴保護原則。

六、平等原則:三項子原則分別為:禁止差別待遇(即等則等之,不等者不等之;主要聚焦在身份。例如不能因為性別、種族、宗教的差異給予不平等的差別待遇。但是不包含對弱勢族群的優惠性差別待遇)、行政自我拘束(主要是在強調行政機關應遵循其長期以來所依循的內規,因為這些長期以來的前例,已經被人民所習慣,要保障人民的信賴)、禁止恣意原則(行政機關在執行公權力時,不能應個人喜惡,恣意妄為)。

影片中舉例釋字457提到,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頒布的《本會各農場有眷場員就醫、就養或死亡開缺後房舍土地處理要點》的第4點寫到:「死亡場員之遺眷如改嫁他人而無子女者或僅有女兒,其女兒出嫁後均應無條件收回土地及眷舍,如有兒子准由兒子繼承其權利」,違法性別平等原則,宣告違憲。

又如釋字696號,針對《所得稅法》第15條的規定,夫妻非薪資所得部分必須強制合併申報,對於婚姻及家庭有不平等之待遇,亦基於平等原則宣告違憲。

七、禁止不當聯結:意指行政行為必須與其目的之間有合理的相互連結關係。影片中舉例,有民眾要換發行照被退件,原因是因為罰單未繳納。該民眾遂對交通部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認為,「行照是汽車的車籍資料,依規定要在一定期間內換照,以監督車輛品質,維護人民生命、財產;而罰鍰未繳納是行政秩序罰的執行問題,兩者之間毫無干係,欠缺內在實質關聯,違法不當聯結禁止原則。」

八、裁罰合法適當:意指行政機關須在法令明訂的範圍內執法,不可以逾越該範圍。

九、有利不利併予注意: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需綜合考量對人民所產生的利與不利。行政行為不是零和遊戲,合法不見得合理,行政機關應有其敏感度去判斷其行政行為是否有對受損害的人民給予合理的補償,並顧及當事人意願與權利。

Видео B3L4行政法原理原則 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канала Mr. Danny's Civics Classroom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14 сентября 2017 г. 6:37:46
00:22:46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