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23 第八章 释普通疑惑 第三篇 论悟证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介绍和关于念佛的安心法语

《印光法师文钞》博大精深,被当代高僧传印长老誉为“小藏经”,认为“是当代最为契理契机的一部书”,“在有限的人世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佛法的受益,离开文钞的指引,没有别的路子。”大安法师对印光法师极为推崇,对《印光大师文钞》更是反复研读,多番宣讲,赞其“实为末法之慈航,暗夜之明灯,是现代众生修习佛法尤其净土法门的最佳指南。”《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可以说是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简要读本。本书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共计333则开示。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撷其至精至要之言,编此《菁华录》一书。有志净业者,如无暇详阅《文钞》,但将此《菁华录》息心研究,而净土文义洞若观火矣。”

念佛安心法语

故乡一别久经秋,
切切归心不暂留。
我念弥陀佛念我,
天真父子两相投。

说著莲邦雨泪垂,
阎浮苦处实堪悲。
世出世间思惟遍,
不念弥陀更念谁。

——净土十二祖 彻悟大师

道绰大师(善导大师之师)《安乐集》第五、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原文意译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始劫以来,我们应该遇到很多佛,为何现在还在轮回之中?因为没有得到两种解脱方法,所以一直在轮回之中。一种解脱方法是圣道,但是圣道很难证果,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隔太遥远,有疑问没法问他,无法进行教学互动,靠我们自学,佛法又太高深,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大集月藏经》说,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没有一人得道。另一种解脱方法是往生净土,当今正是末法时期,五浊恶世,只有净土法门,能走得通,能解脱生死。

二门判教

道绰大师说:“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净土宗大意
法然上人(善导大师继承者,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

净土宗之大意者,《大经》言,虽三宝灭尽时,十念亦得往生。况生于三宝流行之世,称念弥陀名号,往生不可疑。净土宗之意者,立圣道、净土二门,摄一代教。圣道门者,于娑婆得道,自力断惑出离生死之法门故,凡夫难修难行。净土门者,于极乐得道,他力断惑往生净土之法门故,凡夫易修易行。何以故?弥陀本愿之称名,偏为凡夫之愿行故。圣道门之修行者,极智慧离生死;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法然上人言:

但若未知念佛往生之义,学而知之,粗知则足矣;

设得广学,凡智无几,莫徒好智解,废称名之光阴也。

源信上人开示

离三恶道,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于畜生;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引;
故生人间,应该庆喜。

信心虽浅,本愿深故,任凭必往生;
念佛虽倦,功德大故,称念定来迎。
故遇本愿(阿弥陀佛作法藏菩萨时所发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净土之誓愿),更应庆喜!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对净土法门的信心,不应完全建立在对他人的感应,往生的瑞相上,而是要从学习教理上建立信心。

印光大师说:「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印光大师说,就算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没有所谓的瑞相也好,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念佛决定成就。为什麽?因为念佛的殊胜是阿弥陀佛在佛经里已经给了保证的。那佛都保证了,难道我们还要去找证据吗?还找证据,不就代表我们对佛的开示不大相信?

天台宗大德明遍僧都,问法然上人曰:“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上人答曰:“应知:心虽散乱,称佛名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

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凡夫之心,何能无散乱?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

不怕念佛时心散乱,只怕念佛时心不想佛,故意,主动的去想其他东西,这时,已经是想念其他,不是想念 于佛了,只要心里想念着佛,虽然不由自主的各种杂念纷纷,一样是在念佛,一样和佛愿力相应。

净土九祖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想通轮回苦,极乐乐,愿意求生,是一种智慧),持名为行行(持佛名号为实际修行)。得生(极乐净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语如山岳不可动移)。品位高下(三辈九品往生者境界差别,成佛早晚),全由持名(念佛的功夫,境界)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犹如想去某个地方,需要眼睛看路,脚走路,缺一不可)。

……

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就像禅宗一心一意抱定一个念佛的是谁的话头那样反反复复的在心里参,到了一心不乱,杂念全无的地步),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

问:大本(《无量寿经》)十念(往生),宝王(《宝王三昧论》)一念(往生),约(属于)平时耶?约临终耶?

答:十念通于二时(包括平时每天十念,和临终时十念),若晨朝十念(宋朝慈云忏主发明的晨朝十念法)则属平时(每天十念),若十念得生(十念当即就往生的情况)则与《观经》(《观无量寿佛经》)十声称名是同,但约临命终时。一念(一念就往生了)则但约(只属于)临终时。

问:既十念、一念并皆得生,何故此经(《阿弥陀经》)要须(念佛一日至)七日(持名念佛)?

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七日不是定数,指平时努力念佛),安有临终十念、一念(临终岂能做到十念一念)?纵令《观经》所明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之人现世不曾修行,并是夙因(有过去世念佛之因)成熟,故感临终得遇善友(为自己开示净土法门)闻便(发生)信愿,如此等事万中无一(一万个人里不见有一个)!岂可不预辨资粮(怎敢有生之年,清醒能做主时不每天努力念佛),乃侥幸于万一哉(抱侥幸心理等临终十念往生,一般人平生无广大的修证境界,念佛功德,或巨大善业,临终多会四大分解,百感交集,苦不堪言,颠倒迷乱,如生龟脱壳,不会一生都不想念佛,这种时候突然凭空冒出信愿想念佛)?!

蕅益大师又在《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中开示:

“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云何为信?一者信阿弥陀佛愿力。二者信释迦文佛教语。三者信六方诸佛赞叹。

夫世间正人君子,便无妄语,况弥陀、释迦六方诸佛,岂有妄语?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须先生深信,勿起疑惑;云何为愿?

一切时中,厌恶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净土菩提之乐,随有所作,若善若恶,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愿求生,更无二志,是名为愿;信愿既具,则念佛方为正行,改恶修善皆为助行。随功力之浅深,以分九品四土,纤毫不滥,只须自己简察,不必旁问他人。

谓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

故信愿持名念佛,能历九品,的确不谬也。”

净土十三祖,大势至菩萨化身印光大师开示: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801页·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其难也难如登天。——《复吴思谦居士书》(分析:印光法师说,“真信切愿,至诚念佛”,一定往生,没有谈信愿行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往生,注意这篇文章是一对一沟通,如果有其他因素影响往生,他一定会说的呦。)

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分析:印光法师谈到一类人,这类人平时工作忙,没有过多时间念佛,于是告诉这类人,早晚各十念念佛,具足信愿行,也能往生。没有谈信愿行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往生。)

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注),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印光大师永思集》(分析:这是印光法师的皈依弟子王慧常居士提到法师的一段开始。王慧常病了,在病的时候,觉得自己功夫不够,佛号还没念好,印光法师批评他,不要去想那些,十念就往生。注意,这里也是一对一开示,没有谈信愿行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往生。)

大安法师开示:一个人能够有深信切愿,坚持每天念十口气佛号,尽形寿不间断,也能蒙佛加佑往生净土。

——大安法师博语集

问: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时真怕不具备条件,心有余悸呀!所谓的信愿是指对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存在,想去的信愿?还是指能够执持名号的信愿?…如果对极乐世界的存在,信愿不是很足,但是能执持这句名号,到临命终时,我想阿弥陀佛也会来接我吧?

东林寺住持大安法师答:确实往生与否全凭有没有信愿。信,也不要把它看得很高,你从事相上相信,就是相信二有——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愿,也很质朴,你很愿意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你佛号念得越多越好,最低限度哪怕每天念十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接引我们去。这个条件不是很高啊,但也不能说很低啊,因为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常常让我们信不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是存在呀?在潜意识里可能会有这样深刻的怀疑,所以这个信心有时候是很受到挑战的。

如果没有信心,全体是怀疑的话,那你这一念的怀疑就隔开了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光明的救度。你的业障都不能障碍,唯有怀疑是障碍。这叫唯以狐疑是弃材啊!净土法门唯有像狐狸一样的怀疑,才是净土法门的弃材,就是没有用的材料,非器。

那么,如果有百分之百的相信当然更好,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我们至少有多分的相信,夹杂着一些怀疑,你还是愿意去极乐世界,还是在努力的念佛,那也能去。带着疑心念佛求往生的人,他也能往生,

……

所以,我们还是要在信愿这方面要加以重视。要突破信愿这一关,然后随份随力、多多益善的念佛,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兑现他接引的悲愿,我们随佛往生,就有把握了。

问:往生极乐世界后,是否可以不回娑婆世界?

大安法师答:这个没有问题。阿弥陀佛充分尊重每一个往生者的自由选择权。你不想回娑婆世界,你就在西方极乐世界安享寿命无量无边的这个福报和修行。但是,也有些悲心很切的人,他曾经发愿一去极乐世界见佛就回来,那阿弥陀佛也会欢喜他回来,加持他不再堕到三恶道,也让他回来不至于就迷失,最终也能到极乐世界去。

Видео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23 第八章 释普通疑惑 第三篇 论悟证 канала 敬请学习白话佛教十三经视频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5 января 2024 г. 0:29:33
00:07:34
Другие видео канала
龙树菩萨《中论》为什么遍破一切?上集 三论宗妙吉法师开示龙树菩萨《中论》为什么遍破一切?上集 三论宗妙吉法师开示17妙法莲华经白话文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17妙法莲华经白话文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无法自救的业力凡夫想要今生解脱,只有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无法自救的业力凡夫想要今生解脱,只有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梁武帝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有什么资格嘲笑梁武帝?梁武帝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有什么资格嘲笑梁武帝?探索发现:灵岩道风—印光大师纪录片|讲述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人生传奇探索发现:灵岩道风—印光大师纪录片|讲述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人生传奇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文(高清)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文(高清)感人佛歌:警世歌,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感人佛歌:警世歌,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静波法师:《妙法莲华经》各品到底说了什么?2019年极乐寺恭诵《法华经》法会圆满开示)静波法师:《妙法莲华经》各品到底说了什么?2019年极乐寺恭诵《法华经》法会圆满开示)14妙法莲华经白话文 安乐行品第十四14妙法莲华经白话文 安乐行品第十四29金刚经白话文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29金刚经白话文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正信的佛教》55  唯识就是唯心吗?《正信的佛教》55 唯识就是唯心吗?从物理到佛学——佛教里常说的“解脱”到底是怎么回事?(宝吉祥上师珍贵开示)从物理到佛学——佛教里常说的“解脱”到底是怎么回事?(宝吉祥上师珍贵开示)14金刚经白话文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14金刚经白话文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佛说法灭尽经白话文(安心) |末法时代种种玷污佛门的乱相,佛陀早已预鉴!佛说法灭尽经白话文(安心) |末法时代种种玷污佛门的乱相,佛陀早已预鉴!烟供现场格萨尔王三十位将军显灵,突起旋风将供烟卷入空中!烟供现场格萨尔王三十位将军显灵,突起旋风将供烟卷入空中!29《正见:佛陀的证悟》结论 11四法印的美妙逻辑、12深入了解业报、13清净和非暴力29《正见:佛陀的证悟》结论 11四法印的美妙逻辑、12深入了解业报、13清净和非暴力27金刚经白话文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27金刚经白话文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31金刚经白话文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31金刚经白话文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真实的济公传奇《醉菩提全传》第17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悯救痴情 普度亡灵真实的济公传奇《醉菩提全传》第17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悯救痴情 普度亡灵真实的济公传奇《醉菩提全传》第20回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神千秋显圣|死后现身 圣迹难寻真实的济公传奇《醉菩提全传》第20回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神千秋显圣|死后现身 圣迹难寻一件事的阴德,竟让子孙代代富贵一件事的阴德,竟让子孙代代富贵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