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上海故事 - 345 寻找饶家驹(上)

1937年11月,淞沪抗战的规模逐渐扩大,侵华日军烧杀抢掠所造成的难民潮从四面八方涌向上海租界。
▲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

此时,一位名叫饶家驹的法国人道主义者联络各方爱心人士,努力游说斡旋交战各方,在紧挨着法租界的南市老城厢一带建立起了一片收容和保护中国难民的“饶家驹安全区”,也就是我们习惯所说的“南市难民区”。
▲ 饶家驹
▲ 饶家驹在上海南市老城厢建立了一个安全区
▲ 1937年11月9日午后 南市难民区正式对难民开放

当时南市难民区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上海城隍庙、豫园商业区和方浜中路一带。80年前,以方浜中路为界向北一直到人民路的一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了30万中国平民躲避日军炮火的诺亚方舟。
▲ 南市难民区占据了当时老城厢三分之一的面积

编导札记│寻找遗失的记忆

本期编导:李 磊

站在法国夏朗德省圣特小城的街头,将摄像机镜头对准面前的白色小楼,1878年,法国人饶家驹就出生在这里。在当地市政府的档案室内,至今依旧保留着饶家驹的出生档案和一些身份证件,这里是饶家驹传奇一生的起点。

▲ 饶家驹的故乡——法国圣特小城
▲ 饶家驹出生的房子

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饶家驹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并在上海的城隍庙和豫园一带建立起了一座让30万中国难民逃离战火的南市难民区。

第一次看到饶家驹的影像是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的珍贵历史藏片中,镜头里的饶家驹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抱着一个中国孩子,脸上洋溢着和蔼的微笑,而被他抱着的孩子也是一脸笑意,连同周围簇拥着的人们,各个姿态放松,表情愉悦,这些镜头拍摄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拍摄地点就在南市的难民区里,很难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能见到如此轻松的笑容。
▲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的饶家驹影像资料画面

一个笑容带来一连串疑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员阮玛霞是国外少数对饶家驹有过深入研究的历史学者,在她的叙述里,饶家驹善于利用自己中立的身份,集合当时上海的各方力量,共同为难民设立安全区。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是位著名的历史学者,他也长期关注饶家驹和南市难民区,在苏教授看来,1937年期间,数十万逃避战乱的难民拥挤在当时法租界外的人民路上,此时饶家驹选择在紧挨着法租界的南市区划出一片安全区,并且利用他慈善人士的身份以及精通各国语言的能力,游说各方保证难民区的安全,也许是救助难民最好的选择。
而与专家学者们不同,朱善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市民,他的家族里很多长辈都在震旦大学和徐汇公学里工作或求学过,而饶家驹也曾长期在这两个地方从事教学活动,从他的回忆里,我了解了不少关于饶家驹的细节,比如,饶家驹的一只手臂是怎么被炸伤的,在震旦大学操场上,他又是怎么组织建立难民所的。
▲ 设立在震旦大学操场上的上海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所

其实,寻找饶家驹的活动从2015年就开始了,几年来,我们一直想方设法努力寻找着有关饶家驹的在上海的线索,很幸运,通过中外历史学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有关饶家驹的细节,虽然关于这位白胡子爷爷和他的南市难民区的记忆和故事还不完整,但依旧残存在档案故纸中,残存在历史影像中,残存在人们的心里。

Видео 上海故事 - 345 寻找饶家驹(上) канала Danwu Hou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22 января 2018 г. 5:18:25
00:25:0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