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 隨喜轉教 至第五十 - 20240228 第1621集

00:00 隨喜轉教 至第五十
00:57 ⊙傳法不易法難傳,傳法人契志難通,傳佛慧命志難伸,阿難悲愧取入滅。

很為難,也很慨嘆。正法要住世,佛陀將入滅時,最擔憂就是法如何傳,從〈法師品〉開始,一直一再一再用心,一直很明顯就是傳法、就是募人。傳法,要勸募人了,人要能夠發大心、立大願,弘誓傳法,這是佛陀將入滅前,最擔心的事情。所以,一生弘法,一直到四十二年過了,四十二年過了,是佛陀七十二歲之時。弘法四十二年後,佛陀七十二歲,感覺人生是無常,所剩下的時間不多,趕緊急速轉法華,就除過去的方便,轉入真實道。一直告訴大家,過去說的法是循循善誘方便法,現在正直捨方便,已經很實在,要說的法,法法都很直接。過去的方便法,現在捨掉,開始重新講,直接講《法華經》,這種菩提直道。

過去我一直重複,菩提大直道,《法華經》因為要進入菩提,帶人入覺悟的境界,總是要直接說,不過《法華經》之中,已經包含著過去的法,現在、未來,現在要交代,未來要承傳的法,所以一品一品、一段一段,不論是〈譬喻品〉、〈信解品〉等等,是跡門。現在是「本門」。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佛陀步步迫切想要傳法,但是堪嘆傳法不易,法難傳,不簡單,很難傳啊。而想要傳法的人契志難通,有想要傳,但是說給他聽的話,好像不能很理解,這種「傳法人契志難通」。「傳法慧命志難伸」。哪怕能通,但是因緣不夠,入志願,想要將這個志願伸展開,真的也難。所以,「阿難悲愧取入滅」。

這我們要很用心去追蹤、警惕,這是要說阿難,他已經從佛傳法了。佛陀入滅的時候,法是傳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尊重佛的教法,因為佛的心法;迦葉很靈敏、很敏銳,佛陀只是拿一朵花起來,摘一朵花起來,迦葉尊者表情愉悅、微笑,佛陀感覺迦葉了解他的心志。看到迦葉這麼的願意刻苦耐勞,這樣堅心立志,願意苦行,願意入人群,能夠會同佛的志向,所以佛陀入滅的時候,決定將法、僧團,交代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用一段時間,用心調理僧團,也召集人來結集經典;經典結集告一段落,開始往外傳法。這些事情該作已辦了,想:要為未來承佛傳衣缽。所以,有這個使命,他就要入雞足山,入洞去趣入定,等待彌勒佛出世,能夠將衣缽再傳彌勒,有這樣的使命。所以他,迦葉尊者將法就傳給阿難,阿難是理所當然可以傳法。他傳了法,從迦葉尊者手中傳過來的法,他是很盡心、負責任,用幾十年的時間。阿難壽命長,超出百歲,他還是在人群中傳。

10:42 ⊙阿難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因之嘆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但是阿難有一天在一竹林裡面,看到一群比丘在傳誦一首偈,而這首偈是傳錯的。這首偈在那裡輾轉相傳,這首偈文這樣說:「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意思就是,若是人生到百歲,還不曾看到水老鶴。水鶴,大家應該聽得懂,是鳥類,水鶴。就這樣說,活到一百歲,還不曾看到這種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聽到了:「不對、不對!你們這首偈是錯誤的。佛陀的正法傳誦,應該就是說:『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不是見水老鶴,是要了解生滅法。」將這位比丘,將他更正過來,向這群比丘也這樣說。

這位領導的比丘,回去告訴他的師父:「師父,阿難尊者說您這首偈不對。」將阿難所說這首偈,說給他的師父聽。他的師父就說:「唉!阿難已經老了,他的記憶不好,他記錯了。佛陀是說見水老鶴,不是生滅法。」比丘當然相信師父,又回來告訴這群比丘群:「我們的師父是這樣傳給我們,我們就是照師父說的,這樣傳下去就對了。」「水老鶴,我們去找還看得到;生滅法,在我們平時,這看不到、摸不到,法這樣在說,體會不到。水老鶴看得到,若看得到是有福啊!鶴可以活千年,我們若能夠看到這老鶴,是福壽,是福。」我們大家常常看到在賀禮、賀壽,就是用鶴,那個圖,用鶴來代表祝福,來代表長壽的意思。

所以那個時代,比丘是這樣去傳,阿難聽到,再更正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因為這樣,阿難實在是萬念俱灰,他不斷不斷在布教,布達佛陀的正法,再回過頭來聽聽這些人,他們一句的偏差。何況一字偏差,何況未來的人,自己的意識很強,知一,他要表示見十;或者是表示他的知識高,聞一知百、知千,所以聽一個法變成了「類似」,「就像這樣,就是這樣、這樣」。哇,就是一大堆,用個己的想法,個人自己的想法,就這樣去展開了,差毫釐,失千里。不對,要趕緊,法,法傳人、事、物,我們若一個偏差,通盤就會偏差。

所以很慨嘆,在我自己的內心很慨嘆,傳法真的不易。《法華經》,我們這次大愛電視,播出了「智者大師」。他的師父慧思法師,就已經告訴他:「你要傳法華,有志入法華,你專心研究,想要傳法,你要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法難傳。」慧思法師說:「我的師父也這樣警告過我,確實難傳。」我們開始看時,看到慧思法師,當道者就是步步逼緊,甚至下毒,慢性的毒,讓他身體一直一直衰敗,種種的方法來阻撓他。當慧思法師萬念俱灰之時,智顗這位年輕人出現了,看到他的根器那麼的敏銳,是傳法人,讓他很快速去了解。這位智顗,他就開始專心一志,《法華經》很契他的心志,因為這樣,他發心立願。

慧思法師他就說,向智顗法師說:「你既然立這個願,將來你也同樣會遇到,傳法重重、重重的困難。」不過,雖然智顗大師,是萬般的困難,大時代戰亂一場過一場,一劫過一劫。這種困難,人事的困難,一直法堅持傳。所以法不斷不斷宏揚廣大,人很多時聽法絡繹不斷。但是智顗法師告訴他的弟子:「我很擔心。」弟子就告訴他:「現在的法這麼風行,師父您應該是很歡喜啊!」但是智顗法師他就說:「聞法人多,解法人少。」只是口口相傳,好像大家都了解,其實真真正正去體會、身體力行,這實在是不多。

所以智顗法師還是要再立志向前,一直到皇帝拜為國師。他也已經為皇帝之師,人人稱為「智者大師」,他還是要再繼續;又遇到大時代,又是再戰亂,他還是要再傳法。辛苦,很辛苦,所以,他這樣不斷不斷傳法,到了最後,其實智者大師六十多歲就往生了,就圓寂了。法,雖然整部《法華經》,在這麼動亂的時間,在這種多變化的時代,也是堅持入人間,堅持將整部的《法華經》,《法華文句》、等等,他就全都將它完成起來,是很不簡單的事情。總是智顗大師對於法華,能夠完全將他的心得,這樣整個寫出來,讓後代的人能夠去看,能夠去了解。時代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很期待,佛法不是在口頭、文字上,是應該落實在人群。佛陀的為一大事,要教菩薩法,儘管很完整了,文字很美、很深奧,但是在這麼美的文字,很深奧的道理,了解了,要去做到很不簡單。

其實,說清楚來,不要用說的,直接人去做,做到人人體解,「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體解了這個道理之後,人人發心,在人群中,去讀每一個人那本「苦經」。佛陀第一場說法不就是苦?「苦」是從「集」,集人人如何造業累積來,成了現在很難解的苦。看看我們每年的人醫會,聚集在(花蓮)靜思堂,聘請來了,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他(波切利博士Rajendra Kumar Pachauri)所研究的就是氣候變遷,這要如何去改變?真的是很難。我就說:「氣候變遷,極端的變遷,人無法如何去改變,唯有人人淨化人心之後,人人身體力行。」

只是知、識不夠,要身體力行,人人自己的身上。懂得愛物,每一項東西能夠用要珍惜,才不會造成很多垃圾。不是只有這樣而已,要疼惜所有的生物的生命。其實這位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一位,他本身是素食者,他說二十多年了,其實他本身也是。但是我希望還要再去推動,素食是人人都需要,我就一直與他說到,一天為了一個口欲,一天要殺多少的生命,一個月要多少?生命在吶喊。這是其次,最重要的,一隻雞要養幾個月?雞、鴨。豬要養多久?牛要養多久?這種,在這個人間、空間污染了。

常常在說空污,空氣污染,也與他談到我們吐垢納新,人人呼出,那個呼,呼吸出去就是一股的濁氣。所以人多空氣不好,就是這樣。而人人要吸進來的,需要的是新鮮的氧氣,但是現在空氣已經這麼污濁了,所以說起來,這是,我是這樣老生常談的事情,都是說這些話,但是還是一樣要說這些話,因為要說清楚,說明白。一隻牛呼吸與排泄物,那與人比是加倍、加倍,加好幾倍;牠要喝的水、要吃的草,是比人的量更多。現在人類水情告急,有的地方,是已經沒有水了,水若乾,人沒命,因為水是人類、地球的生命。

但是地球現在,水開始一直乾枯掉了,沒有水的地方,就是一片像全都沒有生命的,連寸草都不生,裂開,這如沙漠等等,人要如何生活呢?各位,水是這麼重要,動物難道不要水嗎?要水。所以又是污染空氣,又是排泄,排泄物更多,需要用的水比人更多。看看,每天要消失掉的生命,這大大小小生命在吶喊著,含冤、含恨,這人間怎麼會平安呢?

好像常常一直重複這些事情,不過,這是很擔憂。法就是要傳在現在,菩薩要如何來救地球?就是做環保。環保就是與這生命體有關,與地球有關,是息息相關,所以心心念念,這整個地球上的事情。我們要繼續去救災的國家,不論是難民的問題、氣候的問題、貧窮的問題,愈來是愈多。菩薩道若沒有推動,這些苦難人,苦。各種的事情集過來,變成了苦難,誰能夠去伸出援手呢?唯有菩薩。

菩薩道不行的話,人間就快速會消滅掉。我們這個時代就是敗壞的時代。人若不懂得將心顧好,若不懂得疼惜人群,護生來淨化污染,這些源頭若都不懂,實在是很無奈。無奈,沒辦法說。所以,空間很寬,需要人人去傳法。阿難感嘆。傳法難,佛陀傳來到阿難而已,阿難才是傳法人的第二代,法就已經走樣了,阿難難堪,他愧對,到底要如何?所以他萬念俱灰,開始想要入涅槃了,也要入涅槃去了。

他去向阿闍世王,去向他告辭。但是去向他告辭,阿闍世王剛好在睡,睡午覺的時候,他的侍者就將阿難擋住:「這個時候不可去吵國王。」阿難就向侍者說:「這樣,國王醒來,你就向他說:『我已經來向他告辭了,離開他的國度,我要取入滅了。』」就開始離開了。等到他睡醒的時候,他的侍者,待衛向他報告,他這樣嚇著,「難怪我中午睡的時候,夢見一個很大的惡夢,原來是尊者將要入滅了。你為何沒有叫我,時辰多久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國王趕快追,追到恆河岸去,阿難已經在恆河上,恆河中,不只是阿難已經在那恆河中,那就是在又另外一個國家,那個國家的國王也趕快,聞阿難將要入滅了,也從那邊河岸趕到了。

兩岸的國王在那個地方勸:「阿難尊者,請您再留世。」阿難說:「我留世沒有用。」這當中就開始,就很多空中、其他人都聚集過來,不論是龍神等等都聚集過來。阿難就在那個地方,也覺得留著這個身體又是再,就像佛入滅之後,很多國王在爭。因為迦葉是入洞去入定,沒問題;阿難是唯一的傳法者,既然要入滅,大家必然會為阿難身後爭取,所以阿難不堪忍,他就在這當中輾轉消滅掉了。

40:48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42:02 ⊙「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輾轉,至第五十。」《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42:51 ⊙是諸人等,城邑、鄉里、宗親,知識、好友等,輾轉至第五十人者,延續傳承聞經弘法,輾轉至第五十輩,方為校量。

44:09 ⊙是諸人等,聞已隨喜:諸人層層輾轉,代代相法、聞法已亦皆隨喜。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

47:12 ⊙聞已隨喜:是在僧坊、田里處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即時能演說,亦隨喜於心,喜為人說,復行輾轉教第三之餘人。

49:17 ⊙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有復如是聞法輾轉相教,其餘聞說者,有復隨力轉教他人者。

50:40 ⊙如是輾轉,至第五十:如是展布,次第轉教,人傳一人至第五十。此諸餘人聞已,心生歡喜,又復轉教四輩五輩,輾轉相傳,至一十二十,乃至最後第五十人。

52:19 ⊙其中說聽之人或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幼少老者,愚夫愚婦。其間相傳之處或茶坊酒肆,旅店遊場,或荳棚菜園,大路小徑,溪河漁舟。如斯輾轉相傳,漸傳漸遠,至第五十人。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9月25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1621

Видео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 隨喜轉教 至第五十 - 20240228 第1621集 канала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28 февраля 2024 г. 2:30:02
00:55:0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