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灰水是這樣煉成的(傳統鹼水精煉法)

由詹婆婆親手示範灰水(或稱鹼水)的傳統製作方法,希望以簡單的影片記錄及保育這種農村文化,讓它得以流傳。

製作鹼水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稻稈、雜草、藤蔓、竹枝之類的灰燼,亦即草木灰,故鹼水又名灰水。由於要作食用,故此會選無毒性的材料來燒成燼。據說以荔枝、龍眼、相思等樹的木材製成的灰,可以製作出較優質的鹼水。留意,黑色的灰不能用,只能用白色的。

從前用爐灶燒柴草煮食,日積月累之下,灶底成為收集灰的絕佳途徑。但今日連鄉村地方都用石油氣、煤氣,故此收集灰燼已成為一項要刻意完成的工序。

為了得到較佳的效果,在開始製作鹼水之前,會先以竹篩進行一次或以上的篩選,只保留幼細的灰燼備用。

製作鹼水的原理十分簡單,就是將草木灰中的天然鹼,用水溶出,再收集即可。但怎樣可以有效地取得乾淨不摻灰的溶液,就得倚賴一個簡單卻十分實用的「過濾器」。

這個「過濾器」可以用小竹簍製成。先在竹簍底鋪上一塊密孔的乾淨布(從前用禾稈草),然後在上面放一層新鮮的茅根草葉,厚度大概 1 cm,葉片最好縱橫交錯,可加強過濾能力,避免灰燼漏到鹼水裏面。

濾器完成後,就可以裝置濾材,即是早前篩好的草木灰。每次只可加入適量,不時「躉一躉」、用力「按一按」,絕不能一次過將所有草木灰倒進去,過多空氣或過份鬆散都會影響過濾效能。

將草木灰反覆加入、壓實,直到差不多到簍頂時,便將灰燼鋪成凹陷的漏斗狀。最後,在草木灰上加一層茅根草葉及適量椂柚葉,以增加鹼水的風味。

將準備好的濾器置於盤上,以條狀木方架起。最好可以用缸瓦盤,或者用一些不怕強鹼侵蝕的材料造成的容器代替。選妥位置放好,開始之後,須避免搬動。

裝置完成後,便可開始往頂部澆水(冷熱水均可,以前會用井水,亦可用水翁葉煲水來代替,會令得出的鹼水多一陣清香),加水不要急,要緩緩加入,不要沖散頂層香茅草或草木灰,或於內部造成「水塘」。隔一會,水下滲了,又可再加一點點,讓水慢慢滲進,濕透草木灰,之後便會慢慢滴出溶液,成功製出鹼水。這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其實相當考功夫及耐性。

鹼水製作需時,可能需要一日一夜才能漏出第一滴鹼水,要再多一兩天才可製作完成。但過程切勿心急,更要不停慢慢加水。

為防止雜物跌入,每次加水後都可以蓋上窩籃或竹篩。相傳利器有辟邪作用,故村民在製作鹼水期間,會在蓋上放利刀或剪刀,以確保不被外界滋擾。

製成的鹼水可放入已用沸水消毒的玻璃容器,一般情況可保存數年。

鹼水可直接用來製作鹼水粽,或以水稀釋使用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Видео 灰水是這樣煉成的(傳統鹼水精煉法) канала 綠田園基金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30 августа 2012 г. 6:42:07
00:01:07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