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靜思妙蓮華】分別功德品 - 諸法圓滿 得旋轉力 - 20231205 第1560集

00:00 諸法圓滿 得旋轉力
00:53 ⊙誓願菩薩行者,勤修樂求妙法,化導一切眾生,令其依教修學,增廣菩提直道,能轉不退法輪。菩薩誓願入於無量旋陀羅尼,是謂於法門得旋轉自在之力,於總持法門得諸法圓滿具足。

大家要多用心。「誓願菩薩行者,勤修樂求妙法」。要多用心、多下功夫。「誓願菩薩行者」,意思就是已經生生世世,在「四安樂行」中,身、口、意、誓願,這四法是長長久久,累生累世都是不斷立弘誓願。應該大家都還記得「四安樂行」。佛陀如何說法、菩薩如何受持,在累生世,從身、口、意的受持,還要再發下誓願,一定要立弘誓願,累生累世、綿綿長久,這樣在人間入人群、度眾生。

菩薩道是「六度萬行」,很長久的路,是我們不斷連接,累生世必定要去身體力行,所以「勤修樂求妙法」。那個殷勤,勤修,殷勤不斷在身、口、意、弘誓願中,累生世修行,無不都是在人群中,來來回回,用他的身,身體力行;用他的口,不斷樂說法要;用他的心意,綿綿不斷,還是求法無盡頭,不斷還是向前。所要求的,那就是妙法,妙法應用在人間,受用在自己功德,下功夫在人群。

「功德」,前幾天也說過分析,因為〈分別功德品〉,我們現在進來這段,開始就是要說如何修行,修行的時間不斷地累積,在人間中如何付出,這全都是在我們現在進行中,叫做〈分別功德品〉。開始,聽法就要很用心入,所以在誓願菩薩行,我們就要想到連貫,菩薩行的前面,佛陀所說的教法。

我們「勤修樂求妙法」,我們就要想,妙法是如何來修?要多長的時間?幾天前才說過而已,時、空,時間無窮盡、空間無處不在,壽命在真如諦理,慧命長遠。這麼多的法,重重疊疊來教育我們,我們要記憶。一直告訴大家,「不要忘記,要記憶」。是啊,記憶、勤求。勤,「勤修樂求妙法」,這就是我們長時間、空間,用我們的真如,不斷追求諦理;用我們的真心,去追求這個道理,與真如來契合,這就是妙法。

世間事求到最後、分析到最後,唉呀,空啊!但是空中妙有。這歡喜,心若有在法,法若有入心,那就是法樂,會很歡喜;愈歡喜,就是愈要求法,這叫做「樂」,樂求。從內心歡喜,在法之中,得到法樂,所以「樂求妙法」。要用心。而求法是要做什麼啊?「化導一切眾生」。就是求來,我們可以了解更多。

眾生千千萬萬種,尤其是,尤其是「六百八十萬億」。我們人人有六根門,如何六根來緣千千萬萬的境界?無法計算的心念、無法去說出數量的煩惱,也有很多法的心得。往求法的路走,他們的六根、八識,無不都是回歸真如的路;若是一念偏差,六根、八識所緣的境界,無不都是惡因緣、無不都是煩惱無明。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我們也應該要了解,要連續回憶下去,這叫做聽法。所以,菩薩就是需要在人群中,不斷不斷去化導,去教化、去引導,讓眾生能夠記憶,一次再一次,不斷不斷,眾生的記憶在法之中,讓它很深刻。所以,就是菩薩要不斷勤修、不斷求法,不斷在人群中,來教化引導一切眾生,讓每一個眾生,能夠提起歡喜求法的心。

「令其依教修學」,使令人人歡喜求法,也同樣,與菩薩一樣樂求妙法,他就要依教奉行。若能夠這樣,就是「增廣菩提直道,能轉不退法輪」。菩薩修行就是這樣修,就是化導眾生,但願眾生愈來愈能夠接受,愈來互相度化;修學,人人能夠愈靠近,靠近善法。

這樣,這條路,愈多人同樣的方向一起走,這條路還要再開拓更大些、要再寬些。不就是常常告訴大家,生命的長短,我們無法決定,但是深與寬,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生命要多深?我們要拓展多大的範圍?就是由我們自己。這「增廣菩提直道」,「廣」就是寬,「直」就是深;「直」就是時間,「廣」就是空間。

我們修行,我們的誓願、我們的時間,要感恩過去有這個因緣,把握現在的這個因緣,我們要自己趕緊修,修我們的「六根」,注意我們的第六、七意識,造作之後,自然是回歸第八識,來來回回。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直、寬,不論時間,我們要把握,我們生命的廣度,不是只獨善其身,我們的廣度就是要綿延。因為我們的法能夠影響更廣、再更廣的人之見聞,所以菩薩道就要再開闊,所以「增廣」。

前一段時間,我不是一直說,要開菩提道。菩提道要開得寬,所以「道者、路也」。人若多了,一定路要開闊,交通才能夠暢通。菩薩道,入人群度眾生,人多應該道要開闊,更多人來開、更多人來行,若這樣,整條路鋪平了,菩薩道在空間自然就會開闊,所以說「增廣菩提直道」。不論是時間,縱,或者是廣,這時間、空間。

在這個大時間、大空間,「能轉不退法輪」,在這個地方來轉法輪。這也就是說,菩薩的誓願,生生世世沒有離開身、口、意,就是身、口、意,所以我們要再來弘誓願,弘誓願來來去去,總是「入於無量旋陀羅尼」。前面說「陀羅尼門」,那就是叫做「總持門」;現在所說的「旋陀羅尼」,「旋」就是在那個地方轉,轉法。「陀羅尼」就是「總持」,不只有總持,還要轉,轉就是旋轉。

我們求法,什麼法我們都知道了,已經入陀羅尼門,我們已經入法門來了,叫做「總持門」。這個門,我們全都知道、了解,法,得到法我們就要轉,要轉法輪,所以叫做「旋陀羅尼」,就是「旋轉自在」的意思。我們在轉法,我們的心境自在,這種「旋轉自在之力」,叫做轉法輪,也是「於總持門,得諸法圓滿具足」,這就是圓滿具足了。

我們用自在力來轉法門,旋轉陀羅尼。所以大家要很用心體會,這法髓,大家要好好用心,因為這一品已經是〈分析功德品〉,就是入佛知見。現在就是佛知、佛見,我們一定不要放過,要用心聽。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19:41 ⊙「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就是佛陀他在前面說,很多、很多菩薩來,這些菩薩都很資深了,所以佛陀介紹這些菩薩,是有多少啊?比這些菩薩還更多,有千倍,千倍的大菩薩。而這些大菩薩,他們都是已經得聞,得到法了,聽法了,也是這樣受持這個法,所以「得聞持」。「得」就是心有所得了,聽很多的法,這些法也受持在他們身體力行,這個「陀羅尼門」。他們已經入這個陀羅尼門,就是總持門。

大家要很清楚,所以才有這麼多。還有,不僅這些菩薩而已,還有「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世界的微塵,意思就是一個世界那麼大,這些沙土的數量,一粒沙,算一個菩薩,這麼多的菩薩,數量那麼多。他們人人都是「樂說無礙辯才」。

「樂說無礙辯才」,說過了,那就是「四無礙」,要有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這已經四無礙,能夠說這樣這麼多法,有這麼多菩薩能去講法,這都是已成就,是佛過去所度化的眾生,時間之長、空間之廣、度眾之多。這是「壽量」,壽無量的長時間所得。來,接下來這段經文,又再這樣說:

23:14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要用很開闊的心量,心腦來接受,這麼多、這麼多無量菩薩微塵世界的菩薩,大家要用心。「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這已經是很多了,一世界的微塵數就已經很多,還又再「復有」。除了那個世界微塵,那些菩薩的成就,還有,還有一世界微塵數「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不只是「總持門」,還得到轉總持門的法,不是僅僅知道,「知道了、了解」,我還是將這個法,應用在人間,入人群旋轉無礙,這就是「旋陀羅尼」。無量的陀羅尼,無量法。

25:23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旋轉曉解諸總持門,於一法中出生無量無邊句義。

「旋轉曉解諸總持門」。就是在那個地方,轉這樣無量的法,大大小小的法應機逗教,任何一個空間無處不在,這樣來旋轉所有所有的法。「於一法中出生無量無邊句義」。每一法都能解釋很多很多法,有時候一直解,想到這個法,這個法連貫那個法,不斷地連貫;解,有時候解得走不出來,因為法很多。

就像大長者引導那個貧窮子,去開寶藏,進到寶藏裡面,「哇,寶這麼多」,想要認識它的名字,要懂它的功用、懂它的價值,也想懂它的使用方法,這麼多,每一項連連接接,都有它應用的連貫,真的是很多。法如寶藏,一旦寶藏打開了,法連貫的相關道理實在很多。

所以,「於一法中出生無量無邊句義」。用這個言辭要來解釋,很多了,何況我們人間的語言不同,語系不同。所以法是一,但是要分析的,要用無量無數的方法。所以「旋陀羅尼」,是「能觀有無二相平等不二」。我們能夠得到「旋陀羅尼」,就是總持一切法,在一切法裡面,天地之間,那個諦理。「於法門中圓滿具足」,進出無掛礙。

28:23 ⊙旋陀羅尼:能觀有無二相平等不二,總持一切,為得旋陀羅尼。於法門中圓滿具足,出沒無礙。

我們幾天前,開頭時,我們就說法性、諦理,大家應該要記得。法性無量無邊,我們的智慧與佛同等,法性平等,我們應該要知道。知道是知道,但是我們還沒有辦法轉動,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我們知道,這真如平等與佛同等,我們知道,卻是佛陀的智慧,與我們凡夫的見解,還是一段很長的距離。

我們僅只知道,「陀羅尼」我們能夠解,叫做「總持」,法我們是不是有受用到呢?部分有受用。所以,我們還未到「總持門」,我們只是知道,還未全部、完全,何況要轉,還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自己的真如,能解是這樣,何況,諦理?諦理是大道理,大道理,你透徹分析到最後一切皆空。

30:54 ⊙陀羅尼譯總持,即總一切法,持一切善,轉凡入聖道行,捨諸有為 達無為法,於真空之智慧,之總持力,持善法解空義,得入中道第一義諦。

我們常常說,「有為法、無為法」。從無為,我們能夠體悟無為來入人群,用出世的精神,出世法來入世的精神。入世就是有為法,有所作為,這個有為法,有善、有惡。我們的心態,若是在有為法之中轉,我們容易惹煩惱,但是,有法,我們自然有所作為,入人群度眾生,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情。若這樣,有為、無為是不是平等呢?

我們透徹了解一切都是名相,所以不用掛礙,這就是知道「空」的道理。但是我們很了解,了解「空中妙有」,這個妙有真如,大乾坤的諦理,我們已經知道,雖然是「真空」,但是我們在人間,就是要了解「妙有」。所以「妙有真空」,了解者,那就是平等;「有」、「無」就是,有為法、無為法。

我們一段時間,一直在分析有為、無為,「有」就是有為法,「無」就是無為法。這有為法的相,大家執著就是有為法的相、無為法的相,在修行,「空」的就都完全空掉,他不承認「有」。但是,有的就是執有,在修行執有,所以他無法,去看透徹這個空的道理。

所以中道就是空中妙有,我們要用智慧,分析到一切無掛礙,「無罣礙故」,這就是看開了,一切皆空,所以就沒有掛礙了。我們若無掛礙就說:「就空了,我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那就是執在「無」。「一切都空了,我還要再修什麼行,再做什麼事情呢?」

所以,戒、定、慧,他就將它淡掉了,我們要知道,我們若沒有「戒定慧」、「聞思修」,這個「有」的法,我們哪有辦法,透徹「總持門」呢?我們若沒有戒,我們要如何行菩薩道呢?在人群中,我們哪能處於清淨無染呢?所以我們「有」與「無」,我們要很用心去透徹。

所以,「有無二相平等不二」,這就已經超脫,不執「有」。我們要知道,我們不必執著,人我是非看得開,就沒有人我是非了。名利、物質,我們看得開,同樣是在生活,何必執著呢?何必執「有」相呢?就不需要。

38:50 ⊙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智慧甚深,住不退地。能為眾生轉不退法輪。

41:05 ⊙「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41:54 ⊙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一千小千,名一中千,一千中千合成一大千世界。此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諸多菩薩。

43:33 ⊙今二千中國土即是兩個大千世界,悉抹為塵,轉菩薩數,悟法性空,住清淨地,能為眾等,轉清淨法輪。

46:12 ⊙二千中國土,即二千個中千世界。轉不退法輪,即念念不退轉,證此者為入於八地。

48:08 ⊙轉清淨法輪,即具足辯才,現大神通,覆眾生界,無礙無著,證此者為入於十地。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3月1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1560

Видео 【靜思妙蓮華】分別功德品 - 諸法圓滿 得旋轉力 - 20231205 第1560集 канала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5 декабря 2023 г. 2:30:05
00:53:0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