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 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 20240426 第1663集

00:00 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00:54 ⊙四諦法空,空中實法妙,苦中常妙,妙中亦帶苦。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事理會合,妙髓滋慧命。一切因緣無不增上緣,如是耳根持聞思修慧,緣心自在得第一菩提。

用心,聽清楚,「四諦法空」,佛陀說法,第一場說法告訴我們「四諦法」。四諦法是真理,為何叫做「法空」呢?是真理,但是我們要去用心。苦啊,苦在哪裡?其實就是「集」。有集匯過來,合成了,因緣合成,會合來才有這些苦。這常常在說的話,大家用心去分析。

「集」,「集」有沒有?本身是沒有,是各種的因緣去將它會合,所以它也是沒有,空啊。法的本身真理存在,體相沒有,這也是空,所以「法空」。但是這是法,法,就是空才能夠容納一切。我們若沒有這個大空間,我們哪有辦法容納這麼多人,每天在這裡聽法、精進,這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空間。

道理就是天地宇宙,這個大空間包納了這麼多,天地萬物生存在人間中,所以天地宇宙是大空間,所以真理就是如天地宇宙一樣,無不包含在一切萬物。所以「法空」,道理就是這樣,這麼的開闊,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能夠用道理來分析。看,看不到;用,很好用。這就是理。

我們要很用心透徹了解「空」,「空中實法妙」。這個「空」就是我們的真實法,我們要貫徹、要去了解,就是看起來又是空,沒有體相,但是我們都沒有離開這個空,空間中真法、實法妙啊!就像我們人生,怎麼會不苦呢?日常生活,這粗重的身體感覺很多,讓我們身體歡喜、不歡喜。

身體這六根,意,歸納在意的感覺,有時候四大不調,這個感覺,起居動作、生活中,無不都是生理感受,辛苦啊!那個苦跟著我們的身,跟著生活的時間,這樣的空間,這樣的環境。總是認真要修行,再如何認真修行,感受法中是快樂,卻是生理上感受是很辛苦,

所以苦中帶妙,這種的感受很難去解說。但是,說:「唉呀,享受一下啦,放下啦!」沒有辦法,因為時日,時間一直過,空間這麼大,人間也這麼多。不論任何一個國家,這個時間,雖然有時差,沒有秒差,他們這個時候也同樣在聽法。空間這麼大,沒有在這個時間來把握,難道有多少時間?

但是在與法會合之時,總是有那種微妙的感覺,心靈的感覺;有形的總是有這種很辛苦,所以苦中帶妙,而「妙中亦帶苦」。一段一段文來完成,妙啊!覺得時間、空間,來完成了這個法。這樣的過去,覺得句句的妙法,一段一段的感受,體會法之微妙。若沒有去說它,也不會去感受它;愈想要說它,感受愈深。愈深,將它用過來,東西留著,這就是「妙」。

就像慈濟人回來精進,其中有菩薩用心,展出很多筆記本來。我將要入講堂之時,外面看到很多導覽的菩薩,就先為我導覽去看:「師父,您來看,看大家聽經的精進。這群菩薩,他們都有寫筆記哦!」而且特別舉出一本很精工的,抄啊、寫啊,將他的筆記心得寫得很好。

想到這種聽法,法留在心中,心得寫起來,這個法留在筆記之中,可以將來整理起來,「聞法心記」,「薰法心記」。那個聞法的心、記憶,將它寫下來,相信這也是一個很可觀。多少人聽,多少人得,所得的心得,甚至還有人聽法之後,轉變人生。我們也有出版過聽法心得,他的人生,就是聽這句之後,他如何去轉變他的人生。你們想,這是不是妙啊?真的是微妙的人生。

再者,「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好好聽法,耳根雖然聽很多很多的聲音,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聽法。所以,「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要好好開始用心。前面說過是眼根,現在開始要說耳根。耳根就是聽的,聽法,聞四諦法,聽了之後,我們要深解法空。法空,但是入我們的心,存在我們的心,所以「空中實法妙」。

這個法永遠記在心,還能夠轉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就是「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這樣轉變過來了。所以「事理會合,妙髓滋慧命」,這微妙的法髓,滋潤在我們的慧命中。要好好用心,一切法無不都是用耳聞;用耳朵,耳根健康,聽清楚了,入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

所以,「一切因緣無不增上緣」,因緣要好好把握。聽經也要因緣!若沒有因緣,你我不能共處一場,在這個道場的裡面,有緣才能夠你我共處,在這個地方。我們大家都是各人有各人的家境,各人有各人的環境,是為何我們會這樣什麼因緣在這裡?大家這麼辛苦,克服很多困難,來聽法。

香港一位師姊,儘管先生為了不要讓太太,一大早出門,他故意搬出來客廳裡的沙發睡,她也這樣輕腳輕手;先生阻礙她,一心就是要聽法。她從這樣聽法,回去家裡改變,不論先生對她如何,她就是用她的行動來感動先生。一段時間之後,先生就說:「我服妳了,服妳了!到底是什麼魅力引妳這樣,沒有出去不行?」

「聽法,你們聽的是什麼法?我不知道你們在聽什麼法。」她就說:「要不然你就跟我去聽,你就安心了。是不是你替我開車,你跟我去。」先生說:「好,我載妳,看妳跑多遠。」就用車子載她,載到我們香港集會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下車了,先生看裡面人不少,人人進出都有規矩。在那個地方看了之後,車開了,回去。

問她:「幾點要來載妳?」她就告訴他:「六點。」「好,六點,我來。」一來了,六點聽,還沒有結束,他就站在門邊來聽;聽,後面聽到幾句好像很契機。十幾分鐘後,看大家出來,出來的人都那麼有禮貌,也很感動。

太太坐上車,他就對太太說:「你們每天都這樣嗎?」「是啊,每天就是這樣。」「你們師父在說,有一點道理呢!好啊,以後妳若要聽經,我就像這樣每天載妳來就對了。」很歡喜,回來就這樣告訴我:「現在我先生是每天載我呢。」我就告訴她:「妳有請先生進去聽嗎?」她說:「載我去就很好了,我哪敢再請他進去聽。」

我說:「沒關係,已經載妳有一段時間了,也是提早來站在門邊聽,妳不如勸他:『反正天還未亮,沒事情,來,一起進來聽。』妳勸他看看,這勸人聽……。」那個時候剛好在說「勸人聽」,我說:「這也是功德呢!你們難道沒有感覺?」她說:「是哦,現在我應該因緣到了,可以,這次回去,我可以邀他去聽。」相信現在已經在當場聽了。

這就是因緣,一切無不是因緣,無不是增上緣;有的是順的增上緣,有的是逆的增上緣,互相助緣。開始是阻礙別人,慢慢感受得到成就人,再成就自己,這也功德無量。所以,一切因緣互相成就,不論是逆緣、順緣,因緣若到了,總是這樣來成就。

「如是耳根持聞思修慧」。我們耳根的好處就是在這裡,有這樣的因緣聽法,用耳朵聽進去了,好好地去想。想了之後,這個道理不錯,聽了心很歡喜。我要聽,聽了之後想,很清楚,我也可以試試看。這個法過去是如何說,現在在說的,未來還有什麼結果呢?來,我要多去深入了解,舊法新知。過去是如何說,現在我再繼續聽。

所以自然他就會去讀誦,去讀誦。聽了之後有心得,他就會願意去書寫;讀誦、書寫之後,自然他就會去說給人聽。人總是要一段一段,聞法從耳根入,才入我們的心來好好思惟。思惟了,很契合我們的心,自然我們就想要去修行,如何來修持;有了受持了,有進步,自然成長智慧。這是很正確的道理。

所以,「緣心自在」。因緣,雖然開始之時,有各種的因緣會阻礙,但是我們若有心,是道理、是正確方向,自然我們的心,不論什麼樣的逆境,我們的心還是很自在,能夠克服很多的困難。耳來聞聲能夠聞思修,自然就「得第一菩提」,這個法我們就能得到。所以要很用心,用心來體會。

23:37 ⊙人身六根中,眼鼻身等三根之功能數量,都各具是八百功德,把握當下功能利用。而是耳舌意等三根,於外緣境觸物障色,內修法淨無染無礙,持清淨共六千功德。

「人身」,人的身體,人人都具有六根。「六根中,眼鼻身」,這三根功德數量,都各具八百功德。大家要去用心,眼是為何會八百功德?在一般的肉團眼,它能夠利用的範圍到哪裡?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聞、思、修,要去了解,要「把握當下功能利用」。

什麼叫做功德?功就是利用,利用這個法。「而是耳舌意等三根」,在外面緣這個境,觸物障礙。所以,「內修法淨無染無礙」,我們的耳、舌、意,耳朵雖然在聽,還有少部分的障礙,太過遠了,聲音聽不到,但是接近來的法,我們聽都能夠入耳。所以它有在世間障礙我們聽不到的,但是我們聽得到的法,聽得到的法入心,能夠讓我們的人生轉變,這就譬喻耳是這樣的功能。我們現在進去就要說耳。

所以,「內修法淨」,聽進去,盡量要將法吸收在內心,隨著這個法的增加,煩惱無明要減除掉。所以,「內修法淨無染無礙」,自然煩惱減除了就沒有污染,法自然就清淨。所以,「持清淨共六千功德」。我們這六根,若全都將它持清淨了,六根能夠共得六千功德。

因為耳、舌、意,它各得千二百,眼、鼻、身,各得八百功德,這若將它全都會合起來,是六千功德。所以大家這些數字,我們要用心去用功、去記住。因為法已經在這個地方了,要一直讓大家了解,我們修行在這個日常生活,是多麼重要,聽過的法,重點你要留什麼?所以一直期待大家要很用心。前面的經文很長,各種聲音:

28:22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現在開始,千二百功德,就是要從耳根的精進開始。

28:51 ⊙「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以上這麼多的聲音,大概來說,下面這段經文就這樣說:

30:41 ⊙「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好好聽,這「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我們還是凡夫,凡夫的耳朵,「未得天耳」,我們的修行還未到達,還未得到天耳,就是父母所生耳,「以肉耳聞,具清淨用」。

31:52 ⊙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是凡夫身,未得天耳;以肉耳聞,具清淨用。

用肉耳來聽聲音,我們若有修行,懂得將它善解,善解了,清淨來用。人家罵我們,「感恩哦!你提醒我,我若有缺點,我會改過。」罵我們的,惡的聲音,我們將它消除掉;提醒我們的,我們要感恩,這叫做清淨,這叫做善解。所以,「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

33:09 ⊙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言常耳者,則清淨勝義根;非是凡夫生滅無常肉質常耳聞。

父母生給我們的耳朵,只要我們的心清淨,開始在修行我們就要學,學要如何聽,聽大地一切。前面說過種種的聲音,我們應該如何學善解的方式,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常耳(者)則清淨勝義根」,我們若是聽進來的聲音,用我們了解的佛法,如何來將它善解過來,這就是法。若沒有從我們的耳根入,我們根本就不了解法。法既然從耳根入,同時我們也已經法入心了,所以我們這時候用法,聞法清淨心來接受聲音,這樣就是「清淨勝義根」。

因為我們原來,我們的心中就已經有法,再增加聽來的法,自然我們能轉外面污濁的聲音,用清淨的心去接受它,這叫做「清淨勝義根」。「非是凡夫生滅無常」,我們是借用這個肉質的耳朵,透過聲音進來的,我們需要的是這個法,法入心來,讓我們借聲來體會法的意義。所以,「皆悉聞知」,耳朵聽外面的聲音,全都聽進來了。

36:04 ⊙皆悉聞知:以聖凡雜類之音聲,不分有情無情之聲,一聞頓知,了然不錯謬。於聖人聲,則知如法宗旨何如,於鳥獸聲,則知哀樂何如,於樂音風動之聲,則知吉凶何如。

「以聖凡雜類之音聲,不分有情無情之聲」。有情是動物、人物,這都叫做有情。無情就是器具,就像我們的房子,是人將它建起來的,隨便你要建什麼形。

44:19 ⊙三千大千世界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大自然界,聲與無聲,一聞盡解,非稱性之用,焉能如是。

48:17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聞而起者,則耳根壞;分別無礙,不壞耳根。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11月10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1663

Видео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 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 20240426 第1663集 канала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26 апреля 2024 г. 2:30:08
00:53:0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