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2》【50】你知道參加《楞嚴經》法會的大眾有哪些嗎?

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2》【50】你知道參加《楞嚴經》法會的大眾有哪些嗎?

  第二段:引大眾同聞。其中分為三段:第一段聲聞眾,第二段緣覺眾,第三個菩薩眾。前面是說明說法的時間處所,这个地方是說明參加《楞嚴經》法會的大眾。

  首先看出家眾——聲聞眾就是出家眾。有三段:第一、示類標數。第二、顯位歎德。第三、列上首名。我們先指示他的類別,標出他的數目。

  (經文)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陀在說法的時候,是有很多很多出家眾跟在旁邊的。這些出家眾叫做大比丘眾。為什麼比丘的前面加一個「大」字呢?這個「大」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廣大的意思;第二個是殊勝的意思,就是這個比丘他內心的功德本質上是殊勝的,在量上是廣大的,質勝量廣叫做大。怎麼說呢?就是從他自利的功德來說,這個比丘不但是具足持戒,他還成就種種的定慧,有禪定跟智慧,所以叫做大。第二個,從利他的功德來說,這些比丘能夠從佛轉輪廣利人天,他能夠去轉四諦法輪來利益人天,他有利他的功德,所以也叫做大。這是標出他的類別,以下標出他的相貌。

  「千二百五十人俱」,這是標出他的常隨眾。其實佛陀度化的弟子不只一千二百五十人,但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經常跟隨佛陀。佛陀到憍薩羅國,他也跟去;佛陀到另外哪一個國家,他也跟去。就是這個僧團是經常跟隨在佛陀身邊的。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麼算呢?最早佛陀度的是鹿野苑的五比丘,就五個;然後接下來是耶舍長者子,他的師徒五十個;三迦葉的師徒有一千個;舍利弗尊者的師徒一百個;目犍連尊者的師徒一百個。所以實際上加起來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簡單地說叫做「千二百五十人」。

  常隨眾——古德的註解說:佛陀最初度化的這些一千二百五十人弟子都是修學外道的,修九十六種外道。因為他們過去勤苦無德——勤苦修學都沒有什麼功德,蒙佛教化以後,感恩佛陀,常隨佛邊來報答佛陀的恩惠,所以他們都沒有離開佛陀,即使證得阿羅漢果,都沒有到其他地方去遊化,就跟著佛陀旁邊,構成了所謂的常隨眾。這些人當然也參加了這個法會。這是說明出家眾的數目跟他的類別。

  戊二、顯位歎德

  ┍ (顯位) ━ 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
  ┕ (歎德) ━ 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
       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
       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


【51】為什麼叫無漏大阿羅漢?

  (經文)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這些大比丘,首先我們顯現他的階位,其次再讚歎他的功德。

  這些比丘都是內心是無漏的。「漏」的意思是說:就像一個器具,它的底部有破洞,我們把水加上去,水不能保持在器具裡,漏失出去了。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心中有見思煩惱,我們就會去造業,使令我們這個生命體流落在三界流轉。無漏,就是他的心已經不再有任何的漏失。煩惱就是漏失。大阿羅漢,翻成中文有三層意思:第一個是應供,第二個是殺賊,第三個是無生。

  我們先談比丘的三層意思:

  第一個是乞士。在因地的時候叫乞士,就是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飲食以資色身。所以我們一般的比丘只能叫乞士。我們還要向人家來乞討,得到居士的憐憫,才能夠滋養色身。身為阿羅漢,他有無漏的戒定慧,叫做應供,他應該得到人天的供養,他是應該得到的。我們得到飲食,其實不是應該得到的,我們是乞討。

  第二個,殺賊,比丘的因地叫破惡。我們有時候依止佛法來對治煩惱,但是這樣子不能講殺賊,因為你沒有把賊殺掉,只能夠叫做對治煩惱。阿羅漢是把整個煩惱賊全部殺死。因為他從根本拔除,叫殺賊。

  第三個,無生,因地上比丘叫做怖魔,就是一個人他登壇受比丘戒,白四羯磨已竟的時候,得到比丘的戒體,鬼神就開始驚怖,開始呼喊:這個世間上又多出一個比丘了,又多出一個修學正法的人了,以後他會把這個法再弘揚下去。鬼神一直傳傳,從地行羅剎,慢慢傳到諸天,最後傳到魔王的耳朵。魔王聽到以後感到非常的恐怖,因為他知道邪不勝正,他知道他的邪法將接受挑戰。身為一個魔王,他希望大家都在三界流轉,大家都能夠安住在邪法當中,安住在妄想當中,讓生死永遠不要斷絕,這是最好的。但是當有人受了比丘戒以後,魔王感到驚怖,因為他的邪法即將受到破壞,生死的人數將減少,涅槃會增加。所以比丘因地叫怖魔。在果地上叫無生,就是阿羅漢他這一期生命死掉以後,沒有下一個生命,他生命到此為止了,他不再受生了。這就是心中沒有漏失的大阿羅漢,一個具足了無生、殺賊、應供三種功德的阿羅漢。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問題?今天的經文有沒有問題?我們在研究《楞嚴經》,諸位最好你的進度要跟得上,就是你大概上到哪裡,你就要把它複習。因為它的經文是一個非常緊密的結構,它前面會影響到後面,尤其前面在建立觀念的部分,你要沒有建立起來,後面就聽不懂,而且你要去思惟,你要靜靜地思惟,這個法門你要很靜很靜地向內去思惟,向你的內心世界去思惟,就對了。不要向外。你越往內心的深處思惟,越能夠找到本經的真理。

Видео 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2》【50】你知道參加《楞嚴經》法會的大眾有哪些嗎? канала Eng GitSeng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31 мая 2023 г. 11:49:11
00:09:10
Другие видео канала
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3》列上首名【57】參加《楞嚴經》法會的聲聞眾。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3》列上首名【57】參加《楞嚴經》法會的聲聞眾。淨界法師《楞嚴經38》明性本具相【434】現前一念心性,本來就具足十法界的染淨之相。佛陀為什麼在小乘經典處處講到諸法因緣生?而到了大乘,卻說一切法的真實道理是非因緣?淨界法師《楞嚴經38》明性本具相【434】現前一念心性,本來就具足十法界的染淨之相。佛陀為什麼在小乘經典處處講到諸法因緣生?而到了大乘,卻說一切法的真實道理是非因緣?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 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 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3》【62】緣覺乘,為什麼叫「中乘」呢?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3》【62】緣覺乘,為什麼叫「中乘」呢?上淨下界法師《首楞嚴經02》安住真如【40】妄想本身是不真實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學觀念。上淨下界法師《首楞嚴經02》安住真如【40】妄想本身是不真實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學觀念。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8》七番破妄之五:破轉計隨生(1)阿難錯解佛的法義。(2)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8》七番破妄之五:破轉計隨生(1)阿難錯解佛的法義。(2)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上淨下界法師《首楞嚴經02》正修止觀【42】你沒有找到不變的體性,你沒有資格談隨缘。上淨下界法師《首楞嚴經02》正修止觀【42】你沒有找到不變的體性,你沒有資格談隨缘。淨界法師《楞嚴經53》誡勸【654】僅僅瞭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只有透過真實的修學,才有真實的解脫利益。淨界法師《楞嚴經53》誡勸【654】僅僅瞭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只有透過真實的修學,才有真實的解脫利益。《Sp彌陀苑》中鋒三時繫念超薦法會。第一時法事,精華開示!淨戒法師《Sp彌陀苑》中鋒三時繫念超薦法會。第一時法事,精華開示!淨戒法師淨界法師《楞嚴經50》明不變隨緣用(二)【602】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佛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心境決定我們的處境?淨界法師《楞嚴經50》明不變隨緣用(二)【602】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佛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心境決定我們的處境?淨界法師《楞嚴經39》【450】事修的破障,不足在哪裡?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我們障礙,是你自己會給自己障礙。淨界法師《楞嚴經39》【450】事修的破障,不足在哪裡?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我們障礙,是你自己會給自己障礙。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 佛陀在開顯首楞嚴大教之前,祂問阿難尊者最初發心出家的因緣。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 佛陀在開顯首楞嚴大教之前,祂問阿難尊者最初發心出家的因緣。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4》找到寂常心性非常重要!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4》找到寂常心性非常重要!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0》七番破妄之七:破執著(1)阿難尊者「則我無著名為心」錯在何處?(2)佛陀如何破破斥?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0》七番破妄之七:破執著(1)阿難尊者「則我無著名為心」錯在何處?(2)佛陀如何破破斥?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4》十番顯見之二:顯見不動。你的妄想什麽時候停止,你的輪迴就什麽時間停止!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4》十番顯見之二:顯見不動。你的妄想什麽時候停止,你的輪迴就什麽時間停止!淨界法師《楞嚴經要義》【16】修首楞嚴王三昧,你要守四根本重戒——不殺、不盜、不婬、不妄。淨界法師《楞嚴經要義》【16】修首楞嚴王三昧,你要守四根本重戒——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讀經用什麼心去讀?用觀心實相去讀,那是修行. 淨空法師開示。讀經用什麼心去讀?用觀心實相去讀,那是修行. 淨空法師開示。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9》【199】十番顯見之六:約迷悟明無差而差;阿難的疑問!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19》【199】十番顯見之六:約迷悟明無差而差;阿難的疑問!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6》七番破妄之一:破在內(4)為什麼佛陀在破除妄想之前,先把首楞嚴王大定的名稱講出來呢?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6》七番破妄之一:破在內(4)為什麼佛陀在破除妄想之前,先把首楞嚴王大定的名稱講出來呢?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從生滅門的修學,開始進入到真如門。上淨下界法師《楞嚴經05》從生滅門的修學,開始進入到真如門。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