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稀有!!" 藻礁"海岸地質: 一般人都不知道這麼神奇的海岸地質

藻礁(Algal Reef)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礁體,它和珊瑚礁都屬於生物礁(biotic reef, bioherm),
生物礁的種類以主要造礁生物來命名,例如以石珊瑚為主的稱為珊瑚礁,
以石灰藻為主的稱為藻礁,而這些組織內含有鈣質成份的藻類便稱為「鈣化藻」

珊瑚礁是以珊瑚為主體建構而成,珊瑚礁的形成是來自動物,珊瑚蟲死亡後的骨骸所沈積而成,
珊瑚礁大多是由刺絲胞動物的珊瑚蟲所建造的,因其體內含有共生藻能進行鈣化作用(calcification),進而形成堅硬的碳酸鈣外骨骼
經由一代一代地沈積,建造成一般人較常見也較熟悉的珊瑚礁。

藻礁自然便是由藻類所建構的礁體是來自植物,是石灰藻類沈積碳酸鈣而成的,
藻礁的建造者為種類眾多的石灰藻類(calcareous algae);
當石灰藻在較為固定或堅硬的基質表面生長時,經由鈣化作用沈積碳酸鈣,
它會膠結貝類(例如牡蠣)空殼碎片及其他生物死後遺留下來的骨骼並將其固定。
當石灰藻類死後留下此一底質又為後來者所利用,如此周而復始慢慢地沈積而成藻礁。
它累積的速率很慢,推估其厚度的年增長約在0.5mm以下,
藻礁是一層一層鈣化組織經過漫長時間堆積而成,生長的速度並不快,
要沈積到六十公分的厚度,可能至少需要兩千年以上的時間。

全世界具有鈣質的藻類種類約有700種,其中又以紅藻的種類最多,近600種左右,
分布的範圍從寒帶至熱帶,而具有鈣化特性的綠藻與褐藻,分布範圍較侷限於亞熱帶至熱帶海域。

台灣的藻礁分布以北海岸及西北海岸為主。當四到五月的時候,北海岸以麟山鼻岬角及東、西兩側,富貴角西側及東側至石門洞間的海岸最多,由於有輝石安山岩塊出露,藻礁以此為基盤,
依附其上或包圍安山岩生長至高潮線位置,冬春季節以石蓴為主的藻類生長其上呈現一片翠綠。

其與石門老梅的綠石槽是不同的,石門老梅的石槽海岸事實上只是一般的藻類
附生於底質為砂岩的礁石上,這些附生的藻類並非是可以造礁的石灰藻,
故老梅此一特殊的海岸地形並非真正的藻礁地形

台灣周圍的藻礁海岸十多年前都還是被歸類為珊瑚礁,直至1998年經台大海洋所戴昌鳳教授
於桃園觀音海岸調查研究後,才被正式確認是藻礁。

目前台灣的藻礁海岸主要分布於桃園大園至觀音及北海岸三芝至石門一帶,
根據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王士偉博士的定年分析,
觀音藻礁建構的時間約在7500-7600年前左右,北海岸的藻礁形成時間較短,約4400-5200年
但都顯示早在先民渡海來台之前藻礁便已開始見證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歷史。

Видео 稀有!!" 藻礁"海岸地質: 一般人都不知道這麼神奇的海岸地質 канала wildstuff - 野人獻曝 玩戶外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21 апреля 2019 г. 15:48:30
00:01:4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