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立法會會議】就「動態規劃及整合土地,加快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議案發言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7月9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就劉國勳議員提出 "動態規劃及整合土地,加快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議案發言。就按照政府目前的規劃,北都大學教育城將坐落在洪水橋/廈村、牛潭尾、以及新界北新市鎮共3個地段,佔地合共約91公頃。當中以洪水橋發展區的條件最為成熟,但該部份大學城的土地僅為5公頃。

究竟5公頃是怎樣的概念?就大概是浸會大學的佔地面積,是八間公帑資助大學中面積較細的一間。自政府公布預留洪水橋選址供自資專上院校發展新校園以來,已有至少5間表示有意進駐,例如都會大學、恆生大學等。要將多間自資大學的衛星校園同時放在比浸會大學校園面積更窄小的空間內,顯然並不理想。若當局能早日擴充洪水橋的選址,自資院校衛星校園除了享有更大的規模,有意進駐北都的公帑資助大學也可以提早「落腳」,探索與內地和海外院校共建校舍的可能性,為日後的牛潭尾和新界北新市鎮的86公頃作示範作用,故我認同原議案提出的建議方向。

原議案同時提到,當局應邀請本地及海內外大學或教育機構提交意向書。林振㫒議員認為日後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院校可獲優先進駐:

第一,院校應在大學城內與中外院校進行協作。協作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合辦特色課程、共同營運研究設施、設立成果轉化基地等。教育事務委員會代表團去年曾到上海交通大學的「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考察,該園區集聚了超過4,000間科技企業,並在一年內有約有70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進駐院校若能與中外院校建立類近的合作關係,在大學城內培育更多初創企業,將可作為重要的加分考量。

第二,院校在大學城內的新校區應與鄰近區域的產業用途高度配合。以牛潭尾為例,第三間醫學院設在大學城選址旁邊,故院校所遷入的教學設施,理應與生物醫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等生命醫學範疇相關。

第三,院校應與其他進駐的本地教育機構進行研究項目。除容許單一院校提交進駐申請外,亦應鼓勵院校聯名提交意向書,若它們能利用大學城空間作跨院校、跨機構,甚至是跨學科的研究,將可獲優先的土地分配權,將大學城院校集聚的效果最大化。

林振昇議員期望教育局在規劃初期便能做到精準定位,把職專教育、應用學科研究、科研成果轉化,支援產業發展四個方面緊密結合,使北都大學教育城真正成為香港培育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搖籃,而非淪為單純的院校擴建項目。

#北都大學教育城 #洪水橋 #職專教育 #牛潭尾 #立法會議員 #林振昇

Видео 【立法會會議】就「動態規劃及整合土地,加快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議案發言 канала 林振昇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

Н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развлекательном портале SALDA.WS применяются cookie-файлы. Нажимая кнопку Принять, вы подтверж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CookiesПриня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