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 人天聞法 心皆歡喜 - 20231222 第1573集

00:00 人天聞法 心皆歡喜
01:03 ⊙人天聞法心歡喜,如香雲甘露芬芳,心清澄聞法殊妙,多聞法施戒定慧;法香德風無不聞,薰大法香樂無量,戒定慧解知見生,布善種子功德田。

用心,多了解!「人天聞法心歡喜」。我們就知道,這麼多天來就是這樣說,〈分別功德品〉中,在敘述著這麼多人,這麼長久的時間,接受佛陀所教化,一一如法修行。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數量之多不可計算,人人無不都是在法中,各人的心境、各人的感受,總是深、淺、廣等等,這是依各人的根機。但是,不論根機是如何,總說就是歡喜,而且這個歡喜是法,法喜。

「法喜」和「歡喜」是不同。我們凡夫的歡喜,是有所得物質、利益的歡喜,有物質、有所得,物質總是有壞空之時。這種求物質而所得,這總是有得失之時,所以凡夫的歡喜是短暫。而法喜,人天法喜,那就不同了。那種天地宇宙的真理,佛陀細說、分析,合人的根機,由各人的感受,那種得真理的道,心得是入生命的,是成慧命的,是修行每一生世的生命中,所感受到的法。

「轉識成智」,每一點的智慧點滴累積,這樣成長的慧命。這種累積成長慧命,將這個道理不斷累積,不斷滋潤、成長,那種的法喜,法喜是永存。所以是長長久久,這就是表示,精進累積所感受的法。所以這種的法,人天的感受、菩薩的感受,在這樣的境界裡,我們不知體會得到嗎?

這「如香雲甘露芬芳」,那種的滋味,是像香雲甘露的芬芳一樣,這不是我們凡夫得的到,但是,是不是永遠凡夫?不是。我們要相信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只是我們現在所得到的、所感受到的量不夠多。而這些菩薩、人天,他們的感受長久大量累積,所以感受就很大。這種如香雲甘露芬芳,那種的感受。

而為什麼,他們能夠那麼大的感受?那就是「心清澄聞法殊妙」,因為他們的心,已經沒有絲毫煩惱,沒有一點點的無明,煩惱、無明都是這樣去除了。減一分的無明煩惱,就增長一分那個澄清的法喜,「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那個境界。

《無量義經》中,我們應該都有一直在讀,「靜寂清澄」那片的心境很寂,很沉靜、很乾淨,所以覺得整片那個境界的感受,就是能夠用,「香雲甘露芬芳」來表達。是因為他們的心很清澄,聽來的法句句受用,句句就是如香雲甘露一樣,這樣入心,所以說「心清澄聞法殊妙」,特別殊勝的法入心了。

所以,「多聞法施戒定慧」。一直聽聽聽,因為《法華經》,從《無量義經》開始,無不都是聞法付出、入人群。所以聽到的法,佛陀所教化菩薩法,菩薩「六度萬行」。這「六度萬行」教菩薩法,那就是教,我們就聽、我們就是接受,菩薩落實人間就是入人群去。

這種在人群中所體會到,什麼叫做煩惱無明。在佛法的感受中,是這麼的靜寂清澄,所以很深的體會;在無明中的煩惱群中,體會到靜寂清澄那個感受、所得的歡喜,就像我們常常說「見苦知福」。

(2018年)思晟從美國回來精舍,我就要來聽聽他在美國,在這將近十年的時間投入海地,來來回回已經多久了?哦,七十多次了。從美國,將近十年的時間,去照顧海地。海地在2008年有颱風,那裡的人很貧困,有災情,美國慈濟投入去發放,去救濟,接下來(2010年)又再大地震。

慈濟人開始投入,一連串,從他們的颱風大破壞,慈濟人去大救濟,去發放。那場的大地震,一連串在那個地方的救災,沒有間斷,超過一百天,美國的慈濟人輪流,都沒有間斷,每天在那個地方就是義診、發放食物,一直勘災。

這是看到思晟一張一張的相片,這樣出來,一張一個故事,這確實是「人間地獄」,人人的苦。看到他們的鞋子,已經是穿到破又開口了,全都爛掉了,他們還在腳上。人家寄一萬套的鞋子過去,他們試穿之後,歡喜是跳舞,捨不得穿在腳上,又拿起來,袋子裝著。那種缺乏物質,實在是很可憐。

聽到他們地上溼答答,連年累月就是睡地上,給他們福慧床好像上天堂一樣,很知足。本來一星期吃兩頓稀飯,我們發放米給他們吃,現在能夠每天吃一頓,沒有配菜,白飯,他們已經很感恩、很滿足。這種的環境,人間可以看到地獄嗎?看,那裡就是地獄。但是那個地方,有很感動人的「地藏菩薩」。真的是我們的付出還算什麼呢?各位,我們要很用心。

所以說那個感受,感受,有感受的人將法聽,那個歡喜是真實歡喜、滿足。就像海地那個神父,那位如濟神父,就像是地藏菩薩一樣,(2017年)他這樣親自來到臺灣,看到我們慈濟人這樣,他完全等於是像觀世音菩薩,應什麼樣的眾生身,應相去度眾生;就像地藏菩薩願意入地獄,去顧地獄的眾生,同樣。這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去形容,他這樣回來臺灣,吸收到,他很滿足,如法說法、如法落實人群,在生活中,這是很感動人的。

所以,「多聞法施戒定慧」。在那個地方所施出的,是聽法之後,這樣他很滿足,每天在那個地方自己如規如律,很守規矩。不只是如濟神父,我們在幫助一些志工,還聽思晟說,說在讀書會,大家這樣很整齊,一坐下來要很久,就是要去廁所的人,也不敢三三兩兩出去,他們就是有一個約定,一個時間要去廁所,就是會集起來,排隊出去,才又在那個地方排隊回來,如律如儀又坐好。

我不曾聽到,在那個地方是這樣,將那些志工教得這麼乖,他們當地的國防部長,看了很感動。國防部長都在訓練軍人,無法訓練出了,像我們這群的志工。我真的是無法去體會他到底是,那個地方,那個國家,苦到這樣,你給他們一點點的物資,給他們每天吃一頓飽,這樣他們就很滿足,所說的法,他們接受、他們力行,那麼的透徹,真正是很感動。所以,這不就是他們聽法,讀書會很珍惜。所以,「多聞法施戒定慧」,他們聽法,行在生活中,入在人群中,這是很不容易。

所以,「法香德風無不聞」。佛陀二千多年前說法,那時候那個境界所說的法,那些天人、菩薩、人間所聽的,那個境界,聽來的法,那個感受,將佛陀的德,看看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法,佛陀的德豈不是飄香到現在呢?沒有受到距離的障礙。而我們在臺灣發祥地,慈濟的宗門、靜思法脈,豈不就是應用在普天下?

聽到思晟說,花蓮(2018年)二月六日大地震,他們一場又一場,向著臺灣祈禱。在海地是這樣,捐錢。雖然錢,拿回來鋪在那裡,每張錢都很髒,不是形容的髒,是實際的髒。而且那個一角、五元的,這樣整個袋子,思晟說:「我還是整個袋子拿回來,給師父看。」這樣點點滴滴累積下來,幾千元,是很不簡單,一場又一場這樣,那一念心真的是很感動。

而且他們就是尊重法,與感恩我們的宗門,讓他們每天有飯吃。所以這是漂洋過海,打從內心的尊敬、尊重。所以這種法香、德香,他們來看到,哇,大家這些菩薩的付出,很感動。所以回去,神父都一直在說慈濟,培養起了,人人對靜思法脈、慈濟宗門,這麼的尊重。所以,同樣的道理,佛陀的時代教菩薩法,現在我們的時代行菩薩行、開菩薩道,所以能夠得到這樣。

所以,「薰大法香樂無量」。聽到這些法,歡喜了、入心了、快樂了;快樂、歡喜,所以讀作「樂」(ngāu)。不只是聽到樂(lo̍k)、歡喜,還是好樂,趨向接受這個法,這樣去發揮一生無量,再去發揮。所以,「薰大法香樂無量」,很歡喜,願意一生無量,一個接過一個,歡喜。

所以,這是「戒定慧解知見生」。就是很體會,體會到這個法,所以「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天之下,佛法應用人間,但是,法一定要入心,聞法要歡喜,那種的法喜,要心靈的世界,要有「如香雲甘露芬芳」,將這個法接受來內心。

我們的心時時撥開煩惱,儘管周圍這項也不如意,那項也不是我要的,但是事情過了之後,「善解啦,感恩就好了」,就是這樣而已,還有什麼可要求呢?無奈啊!無奈要怎麼辦?也得要放下,就要向法來看齊,要心澄清。可以接觸到佛法,是一項很殊勝的事情,就要法喜,很歡喜。

有人聽,我才有機會說,所以我也很感恩,萬般的無奈也得要放下了,也得要提起無限感恩心,感恩!所以我們要用心。這「多聞法施戒定慧」,盡量,這個殊勝的因緣,盡量希望人人修無漏法,「戒定慧」就要「知見生」,大家要很用心。所以,前面的經文這樣說:

27:16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雨天曼陀羅、摩訶曼陀羅,釋梵如恆沙,無數佛土來。」《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前面說過了,饒益眾生,希望菩薩能夠去饒益眾生。也是前面的經文:

27:56 ⊙「雨栴檀、沉水,繽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於諸佛;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天衣」,天降使命。這個時候是濁世之時,所以這「天衣千萬種」,要應種種人的根機,種種的人負種種的責任。所以,「旋轉」,這要普遍去轉這個使命,接受使命來互相去推動。這也是我們現在來接受「天衣」的時候。向大家解釋過「天衣」,我們的解釋是這樣,不是佛典之中的解釋,是我們將它解釋是這樣。來,接下來這段經文說:

29:22 ⊙「眾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其大菩薩眾,執七寶幡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那就是香爐這麼多,開始都點起了,那些栴檀妙香起來了,那個氣氛,法法皆是香味。所說的法,這也是一種的形容,就像每一個法,在香爐。這「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都已經開始明講了,人人也有在修行了,大小乘法,再四加行。小乘,四諦;大乘,四弘誓願,各有「四加行」。這四弘誓願、四無量心,這全都是大乘行,所以加了「四加行」等等,這大家要很用心。就像在香爐,那個香的香味一直起來,這個香味,就是修行加行的德香譬喻。

31:23 ⊙眾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眾爐之中,爇眾妙香。妙音普薰周遍法界,供養世尊。

所以,「妙音普薰周遍法界」。這個妙音,這境界也會出妙音。這境界無不都是說法處,因為我們的心中有法,所接觸到,不論是樹木、鳥聲、蟲鳴等等,無不都是法,所以這樣,這普遍的世界來供世尊,每樣都將它化成了,聽法之後,那個心得的環境。所以,「其大菩薩眾,執七寶幡蓋」。這些菩薩這樣執七寶幡蓋,譬喻七種功德莊嚴。

32:39 ⊙其大菩薩眾,執七寶幡蓋:菩薩眾執持七寶幡蓋者,謂表七善功德莊嚴。

這個七種莊嚴的善法,在這個地方簡單再向大家說。

33:09 ⊙七善:一、時節善;二、義善;三、語善;四、獨一善;五、圓滿善;六、調柔善;七、無緣慈善。

第一善,就是「時節善」,也就是說,講《法華經》有七個善,第一是時節善。這個「時節善」,那就是在《法華經》,就有初善、中善、後善,如來演說一乘法,分為序,就是說《法華經》之前,講《無量義經》,這就是說法序,就是序的善。再來,就有正宗分,有本門、跡門,前面也說過了。後面再來就是要流通分,這全都是講說法,要有一段一段時期,都安排得很妥當、很善。

所以,這第一個「時期善」,那就是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是三個時節,要來完成這部經,要講完這部經。各位,法是愈解愈深,所以這全都是善法如流,我們就是這樣,這就是善,這叫做「時節善」。

35:21 ⊙七善之一:時節善;謂法華初善、中善、後善。如來演說一乘法,分序、正、流通,皆是當機得益之時,是名時節善。

「當機」,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法。剛才說各人接受的法喜各不同,佛陀應機逗教,來到《法華經》總是說一乘法。

第二叫做「義善」,那就是法華經所說一切法,「其義深遠」,很深,叫做義善。

36:21 ⊙七善之二:義善;謂法華經所說之法,其義深遠,名義善。

37:53 ⊙七善之三:語善;謂如來所說法華經,其語巧妙,會理直說,是名語善。

38:54 ⊙七善之四:獨一善;謂法華所說之法,獨為菩薩,不共二乘,名獨一善。

40:26 ⊙七善之五:圓滿善;謂法華一經具明世、出世間滿足之理,名圓滿善。

41:15 ⊙七善之六:調柔善;謂法華之法,唯談中道之理,即圓頓一乘妙教,名調柔善。

42:29 ⊙七善之七:無緣慈善;謂法華之法,具無緣慈,心不攀眾生緣,名無緣慈善。

44:22 ⊙七善:一、時節善;二、義善;三、語善;四、獨一善;五、圓滿善;六、調柔善;七、無緣慈善。

45:33 ⊙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高勝妙好有萬億種。自下次第至於梵天。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3月15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1573

Видео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 人天聞法 心皆歡喜 - 20231222 第1573集 канала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22 декабря 2023 г. 2:30:04
00:49:01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