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哲學『非』星期五@台大】六四作為中國現代史的轉折 20140512

【哲學『非』星期五@台大】─「六四作為中國現代史的轉折」2014 / 05 / 12 (一) 19:00 @台大新生304教室

六四屠殺不只本身是歷史慘劇,而且應該說是中國現代歷史上較大的轉折點。毛澤東死後,中國八十年代在許多方面充滿希望,似乎有可能邁向名副其實的現代文明社會。但1989年鎮壓以後,人民普遍被恐懼籠罩,在經濟領域之外,中國政府限制政治、宗教、思想、結社等許多方面的自由,唯一能盡情表達的僅有物質欲望和民族主義,以致中國社會陷入嚴重的公共價值危機,其影響持續至今。

相對地,六四屠殺在台灣歷史上,也有一個特殊的身影。在北京八九民運開始前一個星期,鄭南榕才剛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中華民國政府在八九民運時期鼓吹民族情感,在不久後的東歐劇變又被迫面對地緣政治與民主政體呼籲的壓力。原本就有不同史觀的台灣,是否發展出不同的、多樣的看待八九民運的視角?有趣的是,在六四之後四分之一個世紀,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合作日益加深,台灣社會與中國的互動之頻繁與深廣前所未有,值此時刻,對中國因素的警醒與認識中國的需求,成為許多人心裡迫切的問題。

在歷史的轉折點再次近在眼前的當下,讓我們一起聆聽美國漢學家林培瑞如何看待六四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意義。身為與中國社會聯繫密切、並親歷八九年春夏之交那段歲月的北京社會,他的分享,本身就是對他為方勵之翻譯、發表的「共產黨的遺忘術」的回應。而他的觀點與分析,能為我們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更清楚地說出我們怎麼看這件中國現代史上的大事,與我們自己的位置。

【哲學「非」星期五@台大─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講座】的第二場由梁家瑜主持,並很榮幸邀請到美國漢學家、見證並參與中國數十年來諸多歷史時刻的林培瑞教授,與我們分享六四事件在中國現代史上的重大轉折意義,並激發我們思考在當下的環境,如何以我們的方式,抵抗遺忘。

【講者簡介】林培瑞教授是美國漢學家中與中國社會最具密切聯繫者之一。1972年,在以「乒乓外交」著稱的中國乒乓球隊訪美時,他曾為其擔任中文翻譯。1970年代末,他再訪中國並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結識劉賓雁等著名作家。1988年秋至1989年中,他擔任美國科學院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曾親身經歷方勵之避難美國大使館等事件。他是《中國「六四」真相》英文版的編輯之一,也是《零八憲章》英文版的主要譯者。他自1996年以來被中國政府列入拒絕入境的黑名單。

【時間】 2014年 05月 12日 (一) 19:00--21:00
【地點】 台大新生304教室
【主持】 梁家瑜│小小書房社會學讀書會召集人
林培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
加州大學講座教授

【主辦】華人民主書院、台大大陸社、台大意識報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

【參考資料】
●林培瑞,〈此情可待成追憶〉(1~3),新唐人訪談
●林培瑞,〈面對服貿中國因素 台灣不應犧牲民主價值〉,訪談報導,蘋果日報

Видео 【哲學『非』星期五@台大】六四作為中國現代史的轉折 20140512 канала Philo Sophia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11 июня 2014 г. 9:01:09
01:58:36
Другие видео канала
【哲學星期五@台北】真聽證?假聽證?-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及其爭議 20160520【哲學星期五@台北】真聽證?假聽證?-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及其爭議 20160520【哲學星期五@台北】誰的彈性、彈性了誰:工時保護的哲學與實踐 20180126【哲學星期五@台北】誰的彈性、彈性了誰:工時保護的哲學與實踐 20180126【哲學星期五@台北】20130621 反叛的重量──從1968法國五月學潮看藝術介入社會(part 1 of 2)【哲學星期五@台北】20130621 反叛的重量──從1968法國五月學潮看藝術介入社會(part 1 of 2)【哲學星期五@台北】哲五《報導者之夜》:那些開不了口的事——今夜讓我們來談死 20170519【哲學星期五@台北】哲五《報導者之夜》:那些開不了口的事——今夜讓我們來談死 20170519【哲學星期五@台北】─「西太平洋的STORY:美國對於台灣、琉球、日本的戰後體制安排」20140124【哲學星期五@台北】─「西太平洋的STORY:美國對於台灣、琉球、日本的戰後體制安排」20140124【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20171208【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20171208【哲學星期五@台北】詩的虛構自畫像─廖人話『廖人』 20161111【哲學星期五@台北】詩的虛構自畫像─廖人話『廖人』 20161111【哲學星期五@台北】作為一種映照-從花東海岸的小教堂談起 20161202【哲學星期五@台北】作為一種映照-從花東海岸的小教堂談起 20161202【哲學星期五@台北】社會影響評估——由航空城與社子島談起 20200619【哲學星期五@台北】社會影響評估——由航空城與社子島談起 20200619【哲學星期五@台北】《南風》之後─紀實報導攝影能改變什麼? 20180323【哲學星期五@台北】《南風》之後─紀實報導攝影能改變什麼? 20180323【哲學『非』星期五】系列讀書會:《論辨中國因素》第6場:林正修『海西的誘惑─中國地方發展主義中的台灣因素』20130907【哲學『非』星期五】系列讀書會:《論辨中國因素》第6場:林正修『海西的誘惑─中國地方發展主義中的台灣因素』20130907【哲學星期五@台北】世衛無國界——集眾專業突破兩岸諒解的健康外交 20190329【哲學星期五@台北】世衛無國界——集眾專業突破兩岸諒解的健康外交 20190329【哲學星期五@台北】台灣電影的愛欲死生─從《愛琳娜》談起 20150522【哲學星期五@台北】台灣電影的愛欲死生─從《愛琳娜》談起 20150522【哲學星期五@台北】他者的想像─香港、台灣、中國 20130830【錢永祥講話】【哲學星期五@台北】他者的想像─香港、台灣、中國 20130830【錢永祥講話】【哲學星期五@台北】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 當勞工遇上『博杯』的司法 20170428【哲學星期五@台北】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 當勞工遇上『博杯』的司法 20170428【哲學星期五@台北】沒有公平的創新經濟可能嗎?─建立台灣社會民主國! 20170811【哲學星期五@台北】沒有公平的創新經濟可能嗎?─建立台灣社會民主國! 20170811【哲學星期五@台北】現代詩的黑箱教育 20150904【哲學星期五@台北】現代詩的黑箱教育 20150904【哲學星期五@台北】勝戰論vs.敗戰論─日本戰後史觀反省 20180603【哲學星期五@台北】勝戰論vs.敗戰論─日本戰後史觀反省 20180603【哲學星期五@台北】文萌樓─當古蹟遇上都更 20160116【哲學星期五@台北】文萌樓─當古蹟遇上都更 20160116【哲學『非』星期五】─系列讀書會:《論辨中國因素》─第10場:吳介民--『遊走在「中國氣旋」的前沿』--20131228【哲學『非』星期五】─系列讀書會:《論辨中國因素》─第10場:吳介民--『遊走在「中國氣旋」的前沿』--20131228【哲學星期五@台北】人體試驗知多少:受試者的階級與人權 20160325【哲學星期五@台北】人體試驗知多少:受試者的階級與人權 20160325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