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獅王——馬來西亞關聖宮龍獅團

伏得低、躍得高—華人小鎮裡的世界獅王

麻坡,一個安靜低調的馬來西亞華人城市,卻孕育出了世界第一流的舞獅團—麻坡關聖宮龍獅團。1988年,由本身卻不會舞獅、卻熱愛舞獅的陳忠興成立了關聖宮龍獅團,至今邁入第30個年頭,從1992年在香港舉辦的首屆國際獅藝邀請賽中,一舉拿下世界冠軍、成為「獅王」至今,關聖宮龍獅團共拿下69項國際賽冠軍、79次馬來西亞國內賽事冠軍的輝煌紀錄,更11次拿下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冠軍,被舞獅界譽為「獅王之王」。

小城市能竄出一門國際公認世界冠軍的藝術體育項目,靠的絕對不是硬體資源,而是永不放棄的堅持與持續的創新。獅團總教練蕭裴弘與現任教練陳培森兩師徒,首創將所有舞獅的招式文字化、圖像化與口訣化。讓過去需要師父手把手、一對一教學的舞獅傳授,教學的效率與廣度大大提升。「以前再厲害的師父,一個時間只能教一個徒弟,」陳培森教練說,「有了口訣跟圖片,現在一個師父同時可以教一百個。」陳培森是蕭裴弘編號003的徒弟,如今蕭裴弘在全球的傳人已經超過180位。

如今,在技藝上已站上世界顛峰之後,除了持續在麻坡當地培養新秀,陳忠興與蕭裴弘,更常常帶著關聖宮龍獅團研發出的教學系統,至英國、美國、印尼、汶萊、澳洲、加拿大與兩岸三地等地,進行舞獅的技術推廣與教學,甚至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台北、香港、澳門、菲律賓、新加坡等地設有在地的關聖宮龍獅團分支,儼然成為世界舞獅藝術推廣的龍頭品牌。

一個世界冠軍的舞獅團的成功,背後真的有太多精采的人物與故事。在龍獅團草創之時,陳忠興為了保持舞獅的藝術與文化的純粹性,也考量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度,為了能廣納各種族的團員,希望不被宗教元素所侷限,而將龍獅團從宮廟體系中獨立出來,正式申請為藝術文化團體。剛脫離宮廟時,由於資源不足,陳忠興甚至常常需要在團練之後,自己「加班」縫獅頭,就為了趕明天一早練習能用。

此外,陳忠興在二十幾年,如何歷經辛苦才說服在經營「萬聖行」獅頭製作的蕭裴弘教練「高人出山」到獅團任教,也是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1991年,陳忠興在一場國際比賽中結識擔任評審的蕭裴弘,得到獅團技術上的提點,為了邀請蕭裴弘擔任師團教練,陳忠興發揮「三顧茅廬」的精神,每天開三小時的車,從麻坡到吉隆坡的萬聖行,載著所有小團員到蕭裴弘的獅頭工廠坐著,從早上坐到下午,持續了好幾週,終於感動蕭裴弘點頭。

能順利拿下一次接一次的世界冠軍,教練與團員們所面對的考驗,除了要不斷的精進獅藝,還有生活與經濟上的現實考驗。

雖然關聖宮已奪下多座世界冠軍,但陳忠興團長仍在被採訪時透露「文化終究需要兼職」的感慨。13、14歲中學時期開始練獅,長大成人後,歷屆獅王成家後都需要面對養家與收入的現實考量。「畢竟練舞獅,也要有出團表演或比賽得名的時候,才有收入,」有四個孩子的陳培森說。

一路上有人放棄、也有人持續堅持。陳培森年輕時在地磚工班裡跟師傅,遇到的老闆願意讓他有比賽時連續請假兩三週來練習,對此陳培森的回報方式是,不論什麼大節日,只要沒有舞獅,老闆有需要他就隨時出班,包括除夕夜也不例外。如此一來,最辛苦的就是陳培森的太太林麗甘,長期獨立撫養4個孩子,直到陳培森有了自己的工班,工作時間變得更有彈性,事情才有了轉機。「我的太太真的包容我很多,本來答應她結婚以後不再比賽,在一次師弟受傷後,還是臨時替代上陣,」陳培森說,「算是騙了她好幾次,還好那次比賽,就算已經兩年沒練,還是驚險的拿下了世界冠軍,是跟中國隊一起拿下了雙冠軍。

如今,有許多比較強壯、擔任「獅腳」的團員,就跟著陳培森做地磚工班,有一些體態比較輕盈、擔任「獅頭」的團員,則是跟著團長陳忠興,任職於他所創立的「獅人企業」公司,協助各種舞獅文創商品的製作與行銷。

因為夠熱愛,所以有了堅持下去的理由,這一群教練、師兄、師弟們,克服了各種困境,讓舞獅藝術在大馬與全球發光發熱。致力傳承、也不斷創新,關聖宮龍獅團,讓舞獅這門從東漢時期就存在的老藝術有了新生命,將不斷的以新的姿態帶給世人更大的驚喜。

Видео 獅王——馬來西亞關聖宮龍獅團 канала 台灣巨匠精神紀錄片攝影團隊Taiwan Craftsmanship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31 августа 2019 г. 15:41:56
00:08:18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