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2021/04/25/茶山部落之旅~青山產業道路

#那瑪夏#青山產業道路#茶山部落
茶山村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有三條聯外道路:往北下山接台三線;往南通高雄縣三民鄉,轉接南橫公路;往東則直上阿里山。在這三叉路的交點,也是茶山村的市中心,路面上有一個很醒目的圖騰:青山綠水包圍中央的兩片小葉曲 - 代表茶山,上方斗笠、貝殼及菱形方塊,分別代表村內融合的漢人、鄒族及布農族,路旁一座鄒族勇士的石雕,則成該村的守護神。

鄒族一般分為南鄒與北鄒,南鄒是指位於高雄那瑪夏的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與桃源的沙阿魯阿族 (Hla’alua),北鄒又稱為「阿里山鄒」,阿里山鄒目前有八個村落,來吉和樂野附屬於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里佳附屬於達邦社。南北鄒三個族群(阿里山鄒、卡那卡那富、沙阿魯阿)語言有極大差異,實際上是互不相通,而卡那卡那富族與沙阿魯阿族因與布農族關係密切,因此共用語言為布農語。
青山產業道路的編號為鄉道嘉 129-1,由嘉義縣茶山村開始,沿著玉打山山麓往高雄市那瑪夏區延伸過去。玉打山位於那瑪夏區與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交界處,海拔 1271 公尺,又稱罕拉烏基山,是那瑪夏區最高點,山頂和鷹嘴山有稜線相連,再沿「南橫三星」,一路接連到台東縣的關山北峰和關山一帶,形成南台灣最險峻屋脊。

茶山部落 (珈雅瑪部落) 位於曾文溪源頭,傳說以前居住在這帶的是「達古布亞努社群」,這社群因故消失後,這裡長時間無人居住,後來因達邦、特富野地區人口愈來愈多,鄒族人來到茶山居住開墾。「達古布亞努社群」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 ),意為「山腰上的平原」,後來日本人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國民政府撥遷來台後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我們由茶山村出發,向東邊駛去,除了大崩壁和幾處崩落路段之外,青山產業道路其實比想像中還好走很多,也許是因為此地產茶,因此需要堪用的對外連絡道路,才能維持地方產業發展。另外,山區雲霧籠罩卻沒有下雨,也是讓路況好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裡也種咖啡,台灣的咖啡產量很少,因此走向精緻化,每顆豆子都是咖啡農一顆顆挑選,除去不良豆子及蟲蛀豆,磨出來的咖啡相當純,沒有雜質,且入口還會回甘,與量產型咖啡豆的味道相當不同。

通過青山橋繼續前進,終於來到高雄嘉義交界附近,但是眼前一條勉強被推出來的土路卻攀附在光禿禿的大崩壁上,山頭植被因為崩塌而流失。鐵架基座勉強支撐柱道路,而左側更無護欄直下深谷,路況之危險令人搖頭,然而事到如今已無法回頭,只能小心翼翼慢慢通過,繼續朝旅程終點邁進。



跨越高雄嘉義交界之後,道路編號「嘉 129-1 號鄉道」接近終點,再來算是「高 134 號鄉道」青山產業道路。往那瑪夏方向,一路上都是山坡檳榔與茶園並存的景象,茶園分佈在過玉打山附近一帶,與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交界處。

來到海拔較高的塔那歐茲(青山村),景色卻令人為之一亮,油亮的茶園和筆直的檳榔樹順著滿山坡地整齊栽植,空氣中滿是茶香芬芳。看著此地美景,青山產業道路並非深山荒野、杳無人煙之境,不安的心情頓時減輕許多。

青山茶區原是種植杉木,因氣候條件極適合茶樹培育及生長,部分山坳、山坡開闢為茶園,行走其間只覺一片翠綠,十分沁涼。青山茶區地理位置特殊,因鄰近阿里山鄉茶山部落,生活圈跟嘉義較接近,茶農也多由嘉義移居而來。青山種茶已有多年歷史,也有好幾家製茶廠,主要生產烏龍茶及少量金萱。



來到「青山產業道路」5.2K 處「玉打山」岔路口,取左岔路上坡,往「玉打山」停車場 2.8K,往「玉打山」山頂「佐武亭」約 3.2K。一路上坡,岔路不少,不過岔路口皆有往「玉打山觀景台」的指標;上山道路後段路況欠佳,有一、兩處路面殘破,一般轎車要小心開。

因為今天並非假日,沒有車子上山,所以我們便一路把車子開上「玉打山」山頂 (又名「罕拉烏基山」,海拔 1271 公尺、三等三角點第 7553 號基石)。山頂左側有電訊轉播站的設施,右前方有個漂亮的雙層觀景涼亭「卓武亭」;山頂平台上小樹下立著一顆三等基石,以及一顆「保護區界水泥樁」。登上「卓武亭」的第二層,更見此山的傲人視野,360 度的好展望,視野實在超級棒。
「玉打山」山頂西面俯瞰曾文水庫集水區,眺望馬頭、凍子頂等山;西南向眺望頂坪林、三腳南等山;北面有卓武、幾阿佐名等山,聽說還可看到阿里山公路、隙頂山等;東面與東南面眺望二溪、高庭、新望嶺、我丹等山;東北遠方的玉山群峰於雲霧中。

玉打山位於高雄縣最北邊的山區部落三民鄉,是三民鄉與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交界處,海拔 1,271 公尺,是「南橫三星」首峰,山頂和鷹嘴山有稜線相連,一路接連到關山北峰和關山一帶,形成南台最險峻屋脊,視野極為開闊,由山陵線上可以見到阿里山與三民民鄉的天然美景,也可以遠眺台南曾文水庫,層層疊疊的山巒相當壯觀。

由於此山視野一流,在山頂休息、賞景甚久,直到心滿意足,才又開車下山。下山沿途很清楚的看到楠梓仙溪溪谷,以及達卡努瓦、瑪雅、南沙魯三個主要部落依序散落在溪的左岸,也就是在玉山山脈尾側山腳下。楠梓仙溪河岸在八八水災後支離破碎,受損非常嚴重,長期都得走溪谷便道,其中較下游的甲仙區小林村,即是在當時被土石掩埋而滅村。



達卡努瓦和青山產業道路在不同的山頭,我們從青山產業道路眺望另一邊,也看到中間谷地區的山間農地,再看看後方的土石,驚覺當地人能居住的地方真的不多,這樣的谷區雖然是和農耕,但我卻不敢想像自己住在裡面,無時無刻都要擔心土石崩塌。

楠梓仙溪原住民語稱為 Namasia,是南鄒 Kanakanavu (卡那卡那富) 族人對楠梓仙溪的族語稱呼,也就是那瑪夏這個名字的由來。下滑到溪岸的公路,由於要去達卡努瓦,因此我們先反向往上游走。到公路編號是台 29 線其實很陌生,原來是由台 21 線所改編;新中橫公路在塔塔加以北的編號即是台 21 線。

Видео 2021/04/25/茶山部落之旅~青山產業道路 канала 流浪旅行者W.H.S旅行攝影記錄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12 мая 2021 г. 8:57:42
00:24:46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