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страницы

楊定一:活出「心」生命 ,建立一個新的快樂科學

20170624.楊定一博士於台中慈濟靜思堂分享--活出「心」生命,建立一個新的快樂科學

從呼吸靜心,I Am 靜坐,透過螺旋舞與運動,搭配對「全部生命系列」作品的介紹與講解,楊博士與現場的朋友分享個人對快樂、對生命的經驗與體會。

和一般人想像的不一樣,永恆的快樂是生命的本質,因而不需要追求,甚至不需要鍛鍊、苦修。如果還有一個可以「做」的,最多也只是把頭腦的架構看穿,或者說把念頭挪開,讓你我都有的生命本質自己挪出來。

楊定一博士另外為現場的觀眾準備了補充資料,分享尚未出版的《落在地球》第十八章,摘要如下:

一個人做善事、為大眾服務,它本身是個練習,是個修行。也就是梵文所說的 karma yoga(業瑜伽),是去除煩惱最好的方法,讓人得到平安。

所以,也只能讚賞這種善意。

也只有惋惜──沒有更多人有同樣的善意,帶給人間、地球和諧。
這就是菩薩道最偉大的一個層面。

我這裡最多只是做一個提醒,希望你我注意這個做善事的動機,而仔細觀察自己善意的出發點。再進一步,我還是認為有必要提醒你我對真實的認知,讓我們共同探討人間的起源,希望能直接切入到源頭。

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要把三個大的方法合一──「參」jñāna yoga、「臣服」bhakti yoga、「服務」karma yoga。

一個人如果光懂得「參」,自然容易只落在一個理論的層面,偏重「空」的境界,甚至把「有」當成「空」的對立,卻忘了在任何角落都可以活出「空」,也可以活出「有」;一個人光做「臣服」,難免會把奉愛的對象和大我隔離,好像除了大我、本性、上帝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體可以臣服;一個人光是服務、光做善事,難免落入還有一個「作為者」(doer) 的觀念,而缺乏一個穩定的基礎。

只有把這三個方法合一,你我才可以活出智慧、愛、慈悲與謙虛。該服務時,自然會服務、關懷、照顧身邊的人,但是沒有一個作為者,也沒有什麼好事、壞事好區隔、好沾上心的。

只有這樣子,一個人才突然自由。「參」、「臣服」、「服務」就好像三個支柱,讓我們的修行穩定,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Видео 楊定一:活出「心」生命 ,建立一個新的快樂科學 канала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Показа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Введите заголовок: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ссылки:

Введите адрес видео с YouTube: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или войдите с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видео
1 июля 2017 г. 12:46:16
03:09:53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