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агрузка...

溫室氣體盤查方法與解析 AI.ESG.數位轉型顧問 沈重宗

溫室氣體盤查學習指南 AI.ESG.數位轉型顧問 沈重宗
低碳化精修班溫室氣體盤查方法與解析學習指南
測驗題 (共10題,每題2分)
1.
根據資料顯示,2030年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目標相較於2005年要再減少多少百分比?
2.
根據資料所示,2015年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應在2020年以後提出什麼樣的氣候行動?
3.
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應於2029年之前完成合併報表母子公司範疇1與範疇2的哪些項目?
4.
根據資料,金管會配合IFRS永續準則S2「氣候相關揭露」,要求上市櫃公司應於哪個年份之前完成範疇3內容之盤查?
5.
在間接排放源重大性鑑別原則中,若要排除顯著間接排放,應如何處理?
6.
範疇2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於哪一種能源的輸入?
7.
計算外購電網/非電網電力之間接排放量時,除了活動數據(年度用電量)外,還需要哪些資料?
8.
根據電力碳足跡的定義,它涵蓋哪些過程的排放?
9.
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排放係數法公式是什麼?
10.
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化評估中,不確定性定性評估方法包含哪些活動數據和排放係數的種類等級?
答案key
1.
28±2%
2.
減量措施、減量目標及調適氣候變遷衝擊等,亦即稱為國家自定貢獻 (NDCs)。
3.
盤查與外部查證。
4.
2029年。
5.
應予以「合理說明」。
6.
輸入能源。
7.
公告電力排放係數或電力供應商提供該年度之電力排放數(經第三方查證)。
8.
從原料開採、原料運輸、提煉燃燒、發電營運、電網輸配到用戶插座及發電營運廢棄物清除處理。
9.
排放量 = 活動數據 × 排放係數 × 全球暖化潛勢值。
10.
活動數據種類等級(A1)、活動數據可信等級(A2)和排放係數種類等級(A3)。
申論題 (請選擇五題作答)
1.
請解釋我國國發會淨零轉型之階段性目標,並說明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確信相關規範中的盤查及查證時程。
2.
詳細說明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邊界的定義,並舉例說明範疇1、範疇2和範疇3的主要排放來源。
3.
請闡述間接排放源重大性鑑別的原則和流程,並說明重大性評估指標包含哪些面向。
4.
比較並說明基於距離法(Distance-based method)和特定供應商法(Supplier-specific method)在運輸排放量計算上的差異,並提供範例說明。
5.
解釋溫室氣體排放量量化的主要方法,並說明排放係數法計算公式中的各個組成部分。
6.
描述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應包含的主要章節內容,並說明內部查證在製程資訊和數據資訊面向的重點項目。
7.
解釋單一排放量不確定性及排放清冊累積不確定性的量化評估方法及其公式。
8.
根據資料所示,說明不同盤查對象(如環境部公告納管事業、金管會指定揭露對象等)在查證、登錄及揭露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要求有何不同。
9.
請說明廢棄物處理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哪個範疇,以及如何收集相關資料並計算排放量。
10.
闡述類別五:由產品使用階段產生之排放或移除的定義,並說明企業在計算中間產品後續處理排放時應考慮的因素。
重要詞彙表

查驗機構 (Verification Body): 負責對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進行獨立查證的機構。

主導查驗員 (Lead Verifier): 在查證機構中負責領導溫室氣體查證工作並應符合環境部合格登錄者。

溫室氣體確信 (GHG Assurance): 對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和報告進行獨立的審查,以提高其可信度。

溫室氣體盤查 (GHG Inventory): 組織在特定時間範圍內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量的量化和報告。

上市櫃公司 (Listed and OTC Companies): 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在櫃檯買賣的公開發行公司。

環境部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台灣負責環境保護事務的政府部門。

國家自定貢獻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 各國根據巴黎協定提出的氣候行動計畫和目標。

淨零轉型 (Net-zero Transition): 指經濟和社會從高碳排放轉向低碳排放,最終實現溫室氣體淨排放為零的過程。

金管會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台灣負責金融監督管理的政府機構。

合併報表母子公司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Parent and Subsidiaries): 指一家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合併在一起呈現。

範疇1 (Scope 1): 組織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自有或控制的設施燃燒化石燃料。

範疇2 (Scope 2): 組織消耗外購電力、熱力、蒸汽或冷卻水等能源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範疇3 (Scope 3): 組織價值鏈中產生的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不屬於範疇1和範疇2。

外部查證 (External Verification): 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組織的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進行查證。

IFRS永續準則S2 (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發布的氣候相關揭露準則。

報告邊界 (Reporting Boundary):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所涵蓋的排放來源和範圍。

間接排放源重大性鑑別 (Materiality Assessment of Indirect Emissions): 評估組織間接排放來源的重要性,以確定哪些應納入溫室氣體盤查清冊。

活動數據 (Activity Data): 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量,例如燃料使用量、運輸距離、電力消耗量等。

排放係數 (Emission Factor): 單位活動量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全球暖化潛勢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不同溫室氣體相對於二氧化碳的暖化能力。

電力碳足跡 (Electricity Carbon Footprint): 生產和傳輸電力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綠電轉供 (Green Power Transfer): 將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透過電網供應給特定用戶。

再生能源憑證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用於證明一定量的電力是由再生能源產生的憑證。

基於距離法 (Distance-based method): 以運輸距離和產品重量等活動數據為基礎計算運輸排放量的方法。

特定供應商法 (Supplier-specific method): 利用特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計算的方法。

混合法 (Hybrid method): 合併採用特定供應商活動數據和次級數據進行計算的方法。

平均數據法 (Average-data method): 以範疇3類別相關計量數據搭配次級數據進行計算的方法。

基於支出法 (Spend-based method): 以範疇3類別相關採購支出數據搭配次級數據進行計算的方法。

量化方法 (Quantification Method): 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包括排放係數法、質量平衡法和直接監測法。

直接監測法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直接量測排氣濃度和流率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

質量平衡法 (Mass Balance Method): 利用製程或化學反應式中物種質量與能量平衡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

不確定性評估 (Uncertainty Assessment): 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和計算結果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定性評估方法 (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ssessment Method): 在無法量化不確定性時,透過分類活動數據和排放係數來源來了解溫室氣體清冊品質的方法。

盤查報告書 (Inventory Report):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的報告文件。

基準年 (Base Year): 用於比較和衡量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特定年份。

內部查證 (Internal Verification): 組織內部對其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進行的審查。

查證聲明書 (Verification Statement): 查驗機構對溫室氣體盤查報告發出的正式聲明,確認其準確性和符合性。

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運行全球環境揭露系統,鼓勵企業和城市報告其環境影響。

SBTi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一個鼓勵企業設定以科學為基礎的減排目標的倡議。

碳標籤 (Carbon Label): 標示產品或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組織或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減排和抵銷達到平衡。

Видео 溫室氣體盤查方法與解析 AI.ESG.數位轉型顧問 沈重宗 канала AI.ESG.數位轉型顧問 沈重宗
Яндекс.Метрика

Н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развлекательном портале SALDA.WS применяются cookie-файлы. Нажимая кнопку Принять, вы подтверж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CookiesПринять